2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万广志教授治丧委员会发布讣告: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万广志先生因病去世,享年八十岁。
2023年2月4日20时46分,全校悲痛,天下哀悼,著名修辞学家、中国古代文学史专家、民歌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宪梓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万广志先生因病逝世,享年八十岁。
万广志教授,1943年5月2日出生于四川成都,南京华夏小学毕业。1963年考入四川师范大学外语系,197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81年调入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1997年至2004年任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首任院长。1995年至今,历任中国赋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李白研究会会长、四川师范大学民歌研究所所长、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第十一届成都市政协委员、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所馆员。
万广志教授年少聪慧,长大后多才多艺,善弹琴、歌唱,又精于书法,风度翩翩。万广志教授自幼承袭家学,其父亲曾受民国政府派驻联合国,受父亲博学忠义的影响,万广志教授自幼亦曾涉猎西学,擅长文论、解读西方小说。学完西学后,他对国学又有很深的理解,受左史右经的滋养,得楚骚汉赋之韵,形成了专而博大、敢为天下先的学术风格。 著有《汉赋通论》、《蜀汉赋三大家》、《先秦两汉诗集》、《羌山歌集》、《四川民歌歌集》、《四川民歌声画》、教育部规划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长史》等10余部;主编或参编《杨升庵丛书》、《赋学论文集》、《四川民歌集》、《历代词赋集·唐卷》、《启功讲义录》等多部。《汉赋通论》成为新时期用中西文论阐释汉赋美学的里程碑式著作,影响深远。 万广志教授秉承前辈“劳碌忘食,享乐忘忧,不知老来”的精神,年近七旬的他退休后继续做志愿者,带领团队深入田野13年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介绍,抢救、收集、保存、整理了四川183个县区各民族民歌3080首。汶川地震后,《藏山采录》在人民大会堂率先举行出版仪式,使巴蜀风气更盛;而十卷本的《四川民歌采录》是我国第一部以省为单位,集音频、视频、文笔法于一体的民歌总集,继承了《诗经》诗集的遗风,传承了民国民歌采录的余韵,惠及学界,造福后世。
万广志教授在担任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首任院长期间,贯彻“学术立校、人才强校、民主兴校、法治治校”的办学思路,把学院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工作落实到位。他迎难而上,敢为人先,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继承发扬原中文系、中国古文学研究所、汉语言研究所几十年发展积累的深厚底蕴,开创了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的新局面。万广志教授任内,文学院成为我国西部最具影响力的中文教师教育培训基地,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为四川省首批省级特色专业。 并成功申报成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为文学院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万广志教授为人宽厚仁慈温良,学识高尚,堪称楷模教师。他尊敬前辈,济贫助弱,仁爱之心广为人知;他尊师重德,常述前人的才德,影响后人;他仁爱同僚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介绍,和蔼可亲,贤能有加;他教书笑谈,口才流利,与他坐的人无不称赞;他育人如泉,睿智豁达,宽容大度,温润如玉,众人仰赖,犹如慈父;他博采民俗,勇于助人。师风俊秀,锐意开拓英语作文网,《汉赋通论》熠熠生辉。首任院长,成就辉煌。巴蜀中心,为创业指明了方向。 民歌馆已扬帆起航,后继有人,声誉代代相传。
万广志教授遗体告别仪式于2023年2月8日上午9点在成都市东郊殡仪馆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