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全国中小学陆续开学,作为“双减”政策正式实施后的首个开学季,“双减”政策的落实情况、课后服务是否得到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学校周边环境、学生课后上网等问题都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围绕这些问题,我们的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深入一线采访。从今天起,我们将在《法制法务》版推出“开学季,关注学生权益保障”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 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相关要求的第一个学期,为推动“双减”工作落实,全国很多地方的学校都推行了课后延伸服务,其中大部分地区实施的课后服务都是“5+2”模式。
● 随着课后服务的逐步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会逐步得到解决,最终通过精心设计和安排的课后服务,让家长切实感受到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效果。
● 学生的特性及需要各有不同,课后服务不能单靠学校资源推行,应积极探讨合作方式,尽量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去年9月4日,《法制日报》记者来到天津市河东区第二中心小学校门口,对新学期和秋季学期的岗亭进行调查。当天下午4点,校门口挤满了来接孩子的家长,巡逻人员忙碌地疏导交通,但让记者印象最深刻的是举着各种标牌的课后托管人员。
时隔一年,今年9月8日,记者再次来到第二中心小学门口发现,不仅放学时间推迟,课后托管班的人数也大幅减少。不少家长告诉记者,以前按上班时间接送孩子根本没法,送孩子去上课后托管班或者补习班也实在是无奈;现在接送孩子的问题不仅解决了网校哪个好,还能在学校学到更多有趣的知识,真是给家长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随着课外辅导服务在全国多地推广,家长们的顾虑得到了缓解。
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相关要求的第一个学期,为推动“双减”工作落实,学校开展课后延伸服务是重要举措之一。如今开学两周,课后服务具体内容有哪些、推进情况如何?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
推广后反响热烈
9月1日是新学期的第一天,也是天津市河西区课后服务的第一天。在平山道小学,记者等待结束课后服务的学生。五年级的杨同学告诉记者,他们的课后服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课后辅导,老师在课上批改作业、讲解难点;第二阶段是素质拓展课,他们五、六年级的学生到学校的多功能教室学习健美操、摄影、音乐欣赏等课程。
杨家长说,现在孩子正值爱玩的年纪,以前放学没人接,孩子就回家看电视、玩游戏。有了课后服务,孩子可以由家长接走,在学校学习一些课外知识,确实省去了很多麻烦。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认为,课后服务不仅能有效衔接家长上下班时间,解决“三点半难题”,更重要的是能拓展素质教育。“以前每周可能只有一两节音乐、体育、美术课,现在课后服务都能补上,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记者教育部发文保证课后服务时间,“双减”背景下推出的课后服务,就是为了尽可能把学生的课后时间留在学校,尽可能减少学生在校外培训机构的时间。“家长、托管人和管理者要明确,家长是托管服务的间接对象,为家长解决问题不是最终目的;学生是托管服务的直接对象,学生健康成长才是最终目的。”
课后服务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像白天上课一样,还是学生只是坐在教室里?当初得知学校要提供课后服务时,不仅家长和学生,就连学校老师都有类似的困惑。为此,不少地方的教育部门都对课后服务的时间和内容制定了相关规定。
今年6月,天津市河西区被教育部评选为首批23个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典型案例之一。9月9日,记者来到河西区教育局,四级调研员、基层教育处处长王俊红向记者介绍,目前河西区的课后服务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学习指导,让学生在校完成作业,老师会为他们答疑解惑,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辅导;二是素质拓展,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成立戏剧小组、社团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参加;三是为部分晚到上课的学生安排看电影、演出、听专家讲座等集体活动。
记者梳理各地课后服务标准发现,大部分地区实行的课后服务都是“5+2”模式,即每周5天、每天至少2小时开展课后服务,灵活设置多个结束时间。课后服务对象主要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部分地区还向高中生,特别是高三学生提供课后服务。在内容上,实行课后服务的地区与河西区类似。总体来看,各地都按照教育部关于课后服务的规定,建立了符合学生和家长实际情况、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体系。
王俊红说,为了做好课后服务工作,不仅河西区,很多地区都从上到下给予支持,当地政府、教育局等想方设法筹集各种资源,协会、社区也安排志愿者到学校协助开展工作,家长、老师等也都非常支持课后服务工作。
未实施自愿原则
一些地区实施遇到障碍
据了解,虽然各地的课后服务原则上是自愿的,但据记者了解,部分学校在执行时出现了偏离规定的情况。
天津某小学的郑老师告诉记者,今年秋季开学前,学校开会表示开学后课后辅导会有学生参与率要求,但落实到具体实施时却发生了变化。“在跟家长沟通课后辅导时,虽然没有明确建议家长不要参加,但老师会说课后辅导时间长,孩子还小,容易饿,在这里坐两个小时其实学不到什么。这让一些犹豫不决或对课后辅导寄予厚望的家长望而却步。我们班一开始报名的人有20多个,但挨个打电话后,只有几个家长报名,最后每个年级报名的人数加起来只有一个班。”
与郑老师所在学校同城不同区的一所小学,则有着不同的故事。该校李老师告诉记者,学校希望所有学生都能参加课后服务,对于不参加的学生,老师会逐一打电话询问家长原因,想尽各种办法打消他们的顾虑。
原因是这些老师都有自己的困难。
郑老师说:“我们也希望全校学生都参加,但老师人数确实不够,如果全校学生都参加,我们管不了,最主要的是课后服务的质量没法保证。”“课后服务有很多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但每个年级只有一两位这样的老师,如果参加的人太多,老师肯定照顾不到,所以前期只能保证真正需要的学生参加课后服务,以后应该会有所改变。”
李老师说,开展课后辅导是件好事,我们学校也为学生提供了许多选择。但是因为上面的要求,我们得想办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我也觉得这样把一件好事给毁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部分家长和学生对是否参加课后服务也抱有怀疑态度,记者在京津多所中小学门口看到,一些学生一放学仍前往学校附近的课后培训班。
北京市丰台区家长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家孩子下午3点半到4点40分的课后服务参加了,但是4点40分到5点半的服务没有参加,因为她对后面的服务内容“不是很有信心”:“孩子跟我说,3点半到4点40分的主要内容是全校跑20分钟,然后主课老师讲30分钟课。我觉得第一阶段的内容有点‘没用’,更别说第二阶段了,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回家,下楼和同伴玩一玩或者去上个课后培训班。”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对课外服务的本质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程方平表示,课后服务应视为学校教学的延续,所有学生都应参与统一的设计和安排。“比如下午三点半之前是正常教学,三点半之后是自由学习时间。现在的课后服务政策自由度太大,很多家长还是很看重学习成绩。一旦自愿,口袋鼓了,很多家长就会继续给孩子报补习班。这就给校外培训死灰复燃留下了可乘之机,不利于‘双减’政策的真正落实。”
储朝晖认为,现阶段,由于师资条件等各方面原因,一些学校的课后服务只是让学生做作业,难以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这种情况下,老师可能不希望太多学生参与。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就强制学生参加课后服务。
储朝晖说:“至于课后服务,我觉得不能算作学校课程要求,是自愿行为,学生意愿应该得到尊重。对于有强制行为的学校,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介入。‘双减’是一个长期的事情,要遵循相关原则,不能急躁,不能过度,慢慢来教育部发文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急需调动多种资源
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除了课后服务内容外,家长最关注和讨论的就是课后服务收费问题,而社会也关心对参与社会服务的教师的补贴问题。随着课后服务的推广,这些问题也逐渐明朗化。
例如,海南三亚已明确,校内课后服务原则上每日不超过2小时,每小时不超过5元/人,每天不超过10元/人,平均按每生每天2.5元的标准给予补贴。教职工参与校内课后服务所获得的劳务费不纳入学校绩效工资。教职工参与学校组织的课后服务项目所获得的劳务费,按税前每小时75元的标准支付,每天不超过2小时。
记者在实地走访中发现,放学后,一些学校门口经常出现交通拥堵的情况。天津市和平区某路口附近有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由于没有专人疏导交通,放学后40多分钟,道路依然不畅。
据了解,这是因为放学服务是多点结束,有的学校可能只有一个时间点有校卫。记者在天津市河东区一所中学门口发现,晚上8点半高三学生放学后,就没有人维持交通秩序,这段时间校门口也异常拥堵。
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放学后服务实行前,学校实行错峰放学,不同年级之间间隔20分钟左右。但现在统一实行放学后服务,不同年级放学间隔只有5到10分钟,甚至更短。学生队伍根本无法错开,客观上造成了拥堵问题。
此外,天津市一所小学的校长告诉记者,他们也想推行课后服务,但缺少师资、场地、设备等——这也是限制课后服务质量和效果的普遍问题。
王俊红表示,为打造优质课后服务,河西区尽力调动各方资源。针对师资问题,区里探索成立“百人社区志愿者队”、“百人高校志愿者队”和“百人家长志愿者队”,以及“三百”志愿服务队。政府联系多个协会,让校外体育、艺术、科技等专业人才来校提供专业服务。针对场地、设备等问题,除了充分利用学校自身资源外,还盘活学校周边已有资源。比如,如果学校周边有高校,就组织学生到高校操场、图书馆等场所活动,周边社区也向学生开放。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和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均表示,随着课后服务的逐步推广,遇到的问题也会逐步得到解决,最终通过精心设计和安排的课后服务,让家长切实感受到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效果。
储朝晖表示,学生有各种各样的特点和需求,课后服务不能单纯依靠学校资源来推动。我们目前学校师资编制有限,教师能工作的时间也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聘请退休教师、有资质的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来参与。此外,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博物馆等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活动的社会资源也是很好的课堂,应该充分利用起来。在后续的推进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合作的方式,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实习记者 张守坤 记者 韩丹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