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院士学术报告生动有趣
本网讯:10月17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副校长王超教授在兴源楼辅楼报告厅以独特的视角为河海大学师生讲解了水利生态河道综合治理技术。王超强调,我们既要抓“建设水利”这条鱼,也不能放弃“保护生态环境”这条熊掌。出席活动的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高会旺院长、郭秀军副院长、贾永刚教授、白洁教授、陈友元副教授等。
王超介绍了当代中国水利与生态的有机联系,重点从研究背景、主要成果、典型专利发明、需要加强的科研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王超首先讲了研究背景,谈到了我国在传统河道治理中奉行的“防洪安全、供水保障、灌溉增效”的理念,以及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形成的四大工程体系和六大治理办法。他重点分析了为保护太原水源地而建立太湖水源净化空间的失败案例,阐述了当前水生态修复工程与洪涝灾害输水之间的矛盾。随后,他通过治理前后对比图,指出了传统河道治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他强调:“要深刻转变河道治理工程和生态建设的理念。”
随后王超老师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超院士与在场师生分享了其团队的主要成果。以黄河治理为主要案例,王超院士在原有的“弯道变直、断面均等化”工程理念基础上,首创了河道纵横形式网校头条,结合生态护岸工程、沟渠及河道水质提升技术,形成多功能、复合型的生态河道技术体系。为了让讲解生动、通俗易懂,王超院士利用桌上的杯子和亲手构建了三维示意图,将复杂的工作原理简单化。
此外,王超结合各种案例介绍了典型发明专利,并展示了每项专利最精华的部分——示意图。这些技术主要用于在筑坝时平衡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的关系,例如:景观型阶梯式工人湿地护坡与污染净化技术、兼具水位控制与水质净化功能的透水溢流坝、大中型河道复合平台面源截留净化系统等。在讲到“生态渗滤式水质净化丁坝系统”时,兴致勃勃的王院士在讲台上进行了演示,“人在高速公路上开车需要休息站,怎么能不设计鱼儿的休息站呢?”风趣幽默的讲解让在场听众会心一笑,加深了对水利与生态协调理念的理解。 王超指出:“该发明专利的核心很简单,就是在江河中构建一个载体,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空间。但在设计过程中王超老师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要注意可装配性和工厂预制性。”
最后他带领大家畅想未来,并列举了未来想要解决的问题。“我国有402个大型灌区,这是一个区域性问题。”王超说:“把灌区建设成生态灌区,是我下一步的目标。”大家还就水利体制、设计过程中的运行、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问题,王超院士一一耐心解答。讲座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字(实习):白雪玉 毛旭 插图(实习):陈曦霞 李
将抽象转化为具体,用手势演示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