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失985,进入内部竞争“地狱模式”
林月没想到自己会来到这个学校,在提前录取之前,她一直以为自己九月份一定能坐在北师大的课堂上,虽然已经毕业好几年了,但她依然觉得自己选择这条路,纯属机缘巧合。
林跃生长在中部某五线城市,从小成绩优异,高考成绩在全省200名左右。填报报名表前夕,林跃爸爸被拉进东部沿海某新建的中外合资大学家长群。群里,“黄埔首批”家长们积极为学校做宣传,分享第一批招生信息。
该校的合作方是香港知名高校,高考可以和清华、北大争夺生源,学校品牌在内地知名度高,合作条件也很高,走国际化路线,培养模式新颖,林悦爸爸被说服了。
就这样,林月阴差阳错地来到了这所联合学校,刚进来就听到有人退学的消息,据说有一位省内高考成绩名列前茅的考生,发现这所学校生源良莠不齐,甚至有一位两千多的某省考生也在这里读书,他一时接受不了,就退学了,重新考了一遍。
事实上,这种情况十分普遍。
但在林跃看来,通过高考进入的学生普遍对国际教育缺乏了解,基本没人一开始就认定自己的梦想学校是中外合资学校,而是更在意学校的品牌。“同期的几所合资学校我不太了解,但大家都觉得它们之间还是有明显的档次划分的。”
本科四年,林悦只能用“累”和“竞争激烈”来形容自己的求学经历。学校本科的课程其实涵盖了研究生的部分内容,教学偏向深度探索,难度相当大。不仅如此,学校的考试评价制度极其严格,GPA计算方式出了名的低,不看绝对分数,只用排名来划分成绩,拿到A的几率非常小。另外,学校的学费高昂,但奖学金丰厚,可以覆盖一半以上的学费,优秀的学生甚至可以覆盖全部,但竞争也极其激烈。因此,在很多课程上,学生都各显神通,甚至学术高手都会在开课前提前组队,以确保最高分。
在如此“竞争”的氛围中,不少同学都把这四年看作是自己高中时期“拼命三郎”心态的延续。“就连我很多同学去大公司实习或者工作,也不觉得特别累,磨炼成了钢铁。”林跃说。
来这所学校的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继续延续高考模式下的“奋斗精神”,努力在地狱模式下提高GPA;
二是高考制度实行后,他们难以接受国际化的教育模式,有的不适应,甚至辍学;
三是接受过国际教育,有向往,或入学后发现学校不够“国际化”,就用大一的成绩转学到海外大学。
其实学校刚成立的时候专业比较少,以理科、商科为主,没有人文科。有句话说,学校想快速出名,所以只开设能出成绩的专业,而人文需要文化氛围和背景,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
因此毕业后学生主要分布在金融、互联网等领域。由于并非国内传统高校,中外合资高校没有研究生保送制度,课程设置也与普通高校有较大差别,入学考试难度相对较大,不少学生选择出国继续深造。“如果想读国内研究生,没必要来这所学校,同样的高考分数,可以上不错的985大学。”林跃坦言。
回顾四年的学习,林悦没有遗憾。作为商学院的学生,林悦也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参加过商业竞赛、实习,但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样的节奏。毕业后,她没有去证券、咨询、审计公司,而是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文化产业。
林跃认为,这所学校比较适合目标明确的人,他们知道自己想要借助什么平台和资源去实现什么目标。如果你决心出国留学,学校其实提供了很多可以换取学分、拿到国外教授推荐信的项目;而如果你选择在金融公司工作,它也提供丰富的实习资源。对于向往国际教育,但又不想错过国内实习机会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虽然林悦当时认为这所学校并不适合“自由奔放”的她,但她还是坦言,这所学校在综合能力培养、全球视野拓展等方面让她受益匪浅。“没有完美的学校,最重要的是关注自己的目标,以及学校提供的资源是否能匹配你的目标,你不能拥有一切。”
“小白鼠”遭遇“以羊肉为幌子卖狗肉”
几经周折,梁毅还是决定进入体制内,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她也不确定这所中外合作的国际学院是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两年前,因为高考落榜,她选择了省内一所财经学院。虽然是非专科,但该学院拥有独特的专业优势和良好的口碑,吸引了不少学生报考。梁毅就是其中之一。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她,想通过这所公立大学下属的中法国际学院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同专业,国际学院的学费更贵,录取分数线却更低,梁毅高中时期英语成绩优异,对外语有浓厚兴趣,又有出国留学的打算,自然决定用这种方式“迂回救国”。
“疫情之下,说不后悔上国际学院那是假话。”梁毅坦言。在以中外联合培养为特色的学院,梁毅觉得“中国味”太浓,国际化体验太少。与很多中外联合办学不同,国际学院更多地笼罩在中国的管理和教育体系之下。前者符合政策规定,要求联合办学国内大学,但实际上教学理念、体系全是外国的;后者则显得有点“不中不洋”,处境十分尴尬。
虽然学院课程难度高、质量高、全英文授课、用校内最优秀的师资,并有同城985高校支持,但受疫情影响,很多外教无法来华授课,法教也通过视频授课。打着“中外合作”的旗号,学校全靠中方教师撑场面。这并不是梁毅所料,“就是打着羊肉的幌子卖狗肉。”
由于国际学院是与法国商学院联合办学,梁毅按照学院的安排,从大二就开始学习法语。虽然英语基础扎实对法语学习大有裨益,但她经常对性别、数字、时态、肢体语言等感到头晕。学院对法语的考核要求不高,只要通过学期末的期末考试即可。当听说今年入学的新生需要从大一开始学习法语时,梁毅觉得很合理,“学一学年的第二外语还是太浅,学不会就很精通。”
学院里不乏勤奋的人。作为经济学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多项考试才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学院对英语水平的要求很高,所有课程都是英文授课,大部分教材都是英文的,还要求学生参加托福考试。梁毅认为,外语能力的提升还是很明显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带动了阅读和写作的提高,但口语还是需要个人主动把握机会,多加练习。此外,在“互联网+”这样的活动中,国际学院还可以走出去,与国外硕士、博士交流,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开阔视野。
如果没有疫情,梁毅相信班级出国率还会上升。大三下学期,学院会提供去法国合作大学交流一学期的机会。这个项目学费交学院,住宿费交法方,生活费自理,没有奖学金支持,相当于自费去法国交流。对于这学期的学分能否兑换,学院还没有给出明确答复,但老师提醒学生回国的天价机票要自己付。只有一年的法国基础,留学费用昂贵,梁毅认为“去的要么是精英,要么家里有矿”。
对于一个几百名学生的学院来说,梁毅估计最后能有十几个人出国就不错了,在“中法联合培养”的口号下,法国的存在感被不断削弱。
作为中法学院的首批学生,梁毅常常觉得自己和同学们就像“实验鼠”上中外合作办学大学后悔死了,学院、老师、学生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有时候,梁毅对学院的一些做法很不能理解。她提到,学院基本独立于整个大学之外,对于其他学院的课程,国际学院并不支持学分互认,也不承认学校的社团,甚至不鼓励学生参加,而是希望学生自建学院专属的社团。目前,学院开设的社团也是以课程形式进行,每周六上课,缺课三次以上,就被判定为不及格,得不到学分。“这相当于必修的兴趣课,和我想象中的大学社团很不一样。”梁毅可以理解学院想挖掘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但相关的干预也让她颇为苦恼。
回想刚入学时,梁毅憧憬着全新、自由、国际化的大学生活,甚至想过出国留学,但现在受疫情和国际形势影响,她决定留在国内发展。”梁毅决定考研、转学,去上海碰碰运气。
过渡期只是“迂回救国”
在澳洲生活了几年,陈晨也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回想起自己就读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他很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陈晨就读于当地一所著名的外语学校,早在高中时期他就有出国留学的打算,高考结束后,陈晨选择了省内一所老牌外语财经学校的中外合作项目,获得了免试入学的机会。
该校国际学院开设多个专业和多个国家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陈晨选择了“2+2”澳新商科项目。虽然申请澳洲本科只需要雅思成绩,但陈晨和父母担心直接出国会带来“文化冲击”和不便上中外合作办学大学后悔死了,因此他们认为最好先在国内找个过渡,提前适应留学节奏。
像陈晨一样通过高考进入该项目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大多来自当地顶尖高中,其中有像陈晨一样因为性格原因选择该项目作为“缓冲”的“后备选手”,也有高考落榜、没有考上理想学校、雅思成绩不达标而通过该项目进入世界知名大学的“落榜生”。
按照当时的规定,高考英语成绩达到120分、雅思成绩达到5分、托福成绩达到65分的考生,即可免试入学,否则需参加国际高考,免试考生将被分配到学校仅有的两个重点班。
该项目学院以英语为授课语言,语言培训课的老师都是学院内部的,专业课的老师需要从其他学院借调,对成绩的要求根据每个人的目标不同而不同。陈晨选择的澳新项目,前两年平均成绩要达到80分才可以顺利考入澳洲大学。“其实学习还是比较轻松的,专业课的知识比较基础。”陈晨坦言。
陈晨回忆,刚来澳洲时,完全不习惯教学模式,对作业的完成方式、评价方式都不太清楚,语言能力不够,无法完全理解课程内容,写论文很困难,学业压力一下子增加,再加上人生地不熟,“无法适应当地的环境”。 “这时候2+2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陈晨说,在国内的前两年,他认识了很多去澳洲的同学,在学习、生活方面,大家互相照顾,没有感到孤独,算是顺利过渡了。
目前,他正在该校继续读研。在接到学弟学妹的询问时,他依然推荐自己当年的选择。陈晨认为,语言能力出众、性格开朗、独立生活能力强的人毕竟是少数,这样的人适合直接出国留学。国际学院的项目对很多还在观望的人来说,起到了引路人的作用。“我们国内跟这个学校其实关系不大,最后拿到的是澳洲大学的学位。”
陈晨认为,国际学校的成绩好坏参半,有的人努力学习,有的人挥霍金钱。最终,有的人会获得辉煌的时刻,考上理想的学校,而有的人则会失望而归。“成败取决于你自己。”陈晨说。
专家观点
中外合作办学起源于
迫切需要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优质教育资源
对于各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在我国的实施和推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理事、民办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黄伟分析了中外合作办学的亮点、优势、潜在风险、适用人群和发展前景等。
根据办学资质,中外合作办学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中国有10所,如上海纽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
二是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院校,如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等;
第三类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是非独立法人项目,一般在国内大学下属的国际学院开设,项目比较多。
首先,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在于教育资源,引进英美等国家发达的高等教育体系、优质课程、师资力量、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由于学习地点全部或部分在中国,提升了优质国际教育资源的可获得性,性价比较高。
其次,中外合作办学在语言培养方面也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国际化的课程、全英文教学、外籍教师的参与以及丰富多彩的国际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可以增强学生对海外文化的了解和融入。当学生选择继续前往海外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时,中外合作办学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优势。
此外,中外合作办学还增加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读中外合作院校的学生一般可以同时获得国内大学和国外大学的学位和文凭,中外双方都认可。同时,学生还可以获得优质的实习机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学生更容易受到外企青睐。
但中外合作办学也并非没有潜在风险,随着疫情反复和国际形势变化,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际交流受阻,师资流动受阻,很多国外资源无法引进,加之国内对国外教材的审查监管措施越来越严格,国外原有的教育体系难以得到保障。
因此,中外合作办学更适合有出国留学愿望、外语水平较高、家庭背景相对较好、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规划能力较强的学生。
黄伟认为,中外合作办学巨大市场源于迫切需要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优质教育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升学路径。但由于市场化、商业化的不断深入,不少中外合作项目质量良莠不齐,教育部门也应加强风险防控,规范国际教育健康发展。
作者 | 敖竹梅
图片来源 | 互联网
运营 | 天悦
★
您是否为孩子的教育问题而焦虑?如果您在家庭教育决策上苦苦挣扎、犹豫不决,欢迎加入我们。8月28日,“定思慧家长俱乐部”成立,助力家庭无阻碍探索优质教育。
招募
EDU星球招募优质写手——如果你对国际教育感兴趣、了解国际教育、或身处国际教育圈、有择校升学经历、会写故事、愿意分享,请添加微信号cgy,稿件一经录用网校头条,报酬丰厚。
星球选择
► 点击阅读
► 点击阅读
►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