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旅客需求暴跌,航空公司无法维持收支平衡
德国法兰克福机场,一排排客机静静地停在停机坪上,等待新冠疫情危机结束。这些客机曾是全球化的象征,如今在绿色农田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曾经熙熙攘攘的欧洲交通枢纽,如今却成了大型客机的避难所,这样的场景在世界各地并不罕见。据路透社报道,受疫情影响,全球约三分之二的飞机停飞,欧洲最大的飞机仓储公司也不堪重负。短短一年时间,新冠疫情给航空运输业带来了巨大冲击。
航空运输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航运需求的大幅下降。随着新冠病毒的快速蔓延,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封锁”政策2024第二波疫情已经到来了,出入境流程变得繁琐,一系列检疫、检测程序增加了人们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同时,飞行途中的感染风险也让人们忧心忡忡。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许多人取消了原定的出行计划,学习、工作也逐渐转移到线上。人们在家中的时间增加,航班数量也变得少之又少。疫情初期,航空出行次数同比下降 90%,即便在限制措施开始解除的 9 月份,旅客出行量仍比 2019 年下降 68%。在这种情况下,航空公司的收入无法覆盖高昂的成本,只能采取减薪、裁员等措施,以度过这段时期,等待行业回暖。
但随着欧美第二波疫情爆发,各国确诊人数激增,国际航班持续受限,部分航空公司继上半年停业后,宣布破产或停止运营。OAG发布的《航班时刻表和运力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有68家商业航空公司破产。在运营定期航班的航空公司中,超过10%的航空公司没有挺过疫情,其余航空公司则在高昂的飞机租赁成本和油价的冲击下,逐渐感到不堪重负。
与航空公司一样,各大商业机场也感到不堪重负。在欧洲各国应对第二波新冠疫情之际,代表机场运营商的国际机场理事会(ACI)警告称,由于新冠疫情导致航空旅行量急剧下降,未来几个月欧洲近200家机场将面临破产风险。“新冠疫情爆发8个月后,欧洲所有机场都在‘烧钱’维持运营,收入远不能覆盖运营成本,更别说盈利了。”国际机场理事会理事长贾诺韦茨说。
此外,机票价格也因疫情影响出现较大波动。特别是对于商务人士、华侨华人、留学生等有出入境需求的特定群体,近几个月的国际航班时刻表和价格随着疫情变化和政策调整出现较大波动,导致购票难度加大,价格较以往不合理。比如前段时间出台的“双阴性证明”政策,导致入境检测标准比以往更加严格。“双阴性”政策规定,从其他国家乘坐国际航班来华的中外乘客,应在登机前48小时内在当地正规检测机构完成一次核酸和血清IgM抗体采样检测,取得核酸和血清IgM抗体检测阴性证明后,按领区要求向使馆申领带有“HS”标识的绿色健康码或健康状况声明书。
这一政策的发布,导致不少留学生在政策正式实施前,抢购回国机票,以避开繁琐的检测程序。同时,由于回国的检测要求越来越严格,在一些国家,48小时内很难拿到“双阴性证明”。因此,一些原本计划回国的留学生,选择留在国外,等待疫情彻底结束。
在市场调节下,供给小于需求,商品价格就会上涨。随着航班数量的减少,回国机票价格呈现明显的上涨趋势。但机票价格上涨并不能给航空公司带来足够的利润,也不能解决资金运作不足的根本问题,因为航班数量较疫情前大幅减少,但很多固定开支却无法减少。加之受航空政策限制,很多航班不能按计划起飞,旅客退票数量急剧增加,导致航空公司资金链紧张。有的国外航空公司及销售代理延长了退票期限,有的以代金券形式为旅客办理退票。“退票难”问题也引发购票者、第三方平台与航空公司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转型:拐点来临,多种方式将客车改货车
在民航业遭受重大打击的同时,各国航空主管部门和国际航协也在思考应对策略,纷纷出台指南帮助民航应对困难。近日,国际航协支持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航空恢复工作组更新了第二版《乘机指南:应对新冠肺炎公共卫生危机的航空飞行指南》(以下简称《乘机指南》)。《乘机指南》第一版于2020年6月发布,第二版在第一版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建议,包括新冠肺炎检测、公共卫生走廊等。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迫使行业暂时调整部分监管流程,特别是与员工资格和培训相关的流程。国际航协理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表示,《乘机指南》将结合世界卫生组织等公共卫生机构的最佳建议以及航空监管机构和运营商的技术专长,确保疫情期间的飞机安全。飞行安全得到保障,乘客可以更放心地飞行,购票率也会提高。不过,安全只是民航业持续复苏的一个方面。
全球客运市场低迷,大量客机被迫停飞,导致国际航空货运腹舱运力同比下降。为应对疫情影响,航空公司纷纷采取“客改货”、推出“自由航”系列产品等“自救”举措。虽然受疫情影响货运量同比下降,但“客改货”航班数量大幅增加,占新增货运航班总数的50%以上。相比触底的航空客运市场,航空货运市场需求尤其是国际货运需求旺盛,成为航空业发展的新亮点。
为鼓励航空公司开展“客改货”,2020年4月1日至6月30日,中央财政对国内航空公司客舱载货改货项目给予80%费用补助;对疫情防控期间不搭载旅客的国际货运航班的中外航空公司,每航班给予最高6万元奖励。据民航局统计,以全货机航班计算,3月至6月“客改货”航班占新增货运航班总数的50%以上,弥补了货机运力不足的问题。
机型的迭代也是新冠疫情给航空业带来的重要变化。此前,飞行经济学的变化正在让航空业远离服务于大型枢纽机场的巨型客机。空客A380和波音747的生产线都已经进入生产的最后阶段,而新冠疫情加速了这一进程。航空公司不得不调整运营策略,超大型飞机的市场正在消失。分析师萨什·图萨说:“未来两到三年,市场可能不再需要500座级的飞机。”作为大型客机代表的空客A380正在加速退出市场。
据《福布斯》消息,受疫情影响,欧洲46%的A380机队将提前结束运营。除法航外,汉莎航空也将停止在法兰克福运营空客A3802024第二波疫情已经到来了,并将退役14架A380中的7架。与此同时,澳航、马航等也停飞了各自的A380机队。阿联酋航空目前运营着115架A380,是A380最大的运营商,但也计划今年减少这种机型的数量。波音公司认为,随着人们选择区域或点对点航班,未来20年预计将建造的32700架新飞机将以此类单通道双引擎飞机为主。
未来:突破僵局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人类社会因交通的畅通而聚集、发展,同时交通又是瘟疫传播的主要途径,疫情的发展趋势也决定了交通的恢复趋势。
航空运输业周期性强,受经济波动和突发事件影响较大。航空运输业诞生百余年以来,一直保持平稳增长。从二战结束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球航空运输量仅下降过4次,最大降幅仅3%左右。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航空业的冲击罕见,已经超越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行业动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疫情对航空业的影响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全球航空客运量短期内难以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这次疫情的影响比想象的要深,全球航空业的复苏之路将非常漫长。”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大·德·朱尼亚克表示。
得益于国家防疫政策,中国民航业恢复进度远超世界其他国家。中国民航局副局长董志毅在2020年12月22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民航业按照保安全运行、保应急运输、保风险可控、保精准施策的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发展,各项指标恢复情况全球领先。
数据分析显示,2020年末至2021年初国内执行航班数量预计同比恢复111%。针对疫情对行业的影响,中国民航局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及时出台财政支持、税费减免、金融信贷等方面的“16+8”一揽子支持政策,全年减轻航空公司负担约100亿元。经过综合施策,中国民航业在全球率先触底反弹,行业生产运输规模自二季度以来稳步恢复。11月份网校头条,民航国内航线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分别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3.5%、93.8%和94.0%,各项指标恢复程度全球领先。与国内航空业相比,国际航空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全球航空客运需求要到2024年才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结论
疫情给全球航空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折翼的全球航空业期待再次腾飞,但复苏之路将漫长而艰难。疫情冲击将导致全球航空业重新洗牌,突破僵局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航空公司自身也必须努力变革,保守、低效的航空公司将被淘汰,只有灵活、敢于突破的航空公司才能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