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是长三角的中心城市和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基地,近年来,在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苏州的经济实力位居全国第一阵营之列,但苏州是非特区、非省会城市,在智能制造领域的表现可以与许多发达的国际大都市相媲美。
在近日发布的《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发展趋势报告(2019)》中,苏州位列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城市第九,仅次于纽约、上海、旧金山、伦敦、深圳、洛杉矶、东京等国际大都市。
苏州智能制造的一面镜子是苏州工业园区,中国园区行业的大佬。
苏州智能制造的故事
苏州拥有全国领先的工业基地,拥有8万多家制造企业,产业类型齐全,产业体系高度集中,产业技术路线成熟。数据显示,2018年,苏州市规模以上产业总产值3.31万亿元,其中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1.73万亿元,占规模以上产业总产值的52.4%。
优越的制造基础为苏州工业向智能化方向转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条件。作为国内最早提出建设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的城市之一,苏州市政府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推动苏州制造业向苏州智能制造转型。
根据《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发展趋势报告(2019)》,在世界智能生产单项排名中,苏州以智能制造企业、智能制造规模、智能制造产值等综合优势位居全球第一,可见苏州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强势地位。
当然,企业是制造业的基础单元,所以智能生产的评价数据都是以智能制造企业为主的。报告显示,就全球城市智能制造企业数量而言,苏州以6653家位居全球第一;苏州以1582.47亿元位居全国第一,苏州以23222.67亿元位居世界第五,仅次于中国深圳。
根据苏州市政府的调查数据,苏州工业企业占比为26%,智能生产占41%,智能装备(产品)占42%,智能管理占85%以上。已形成智能测控设备、重大成套装备、智能化关键基础零部件制造三大产业。
智能车间建设被视为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战略举措,苏州在这方面也表现良好。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数量达到728家,智能车间总数位居全国第一,其中苏州市262家,占总数的36%,位居榜单第一。根据建设目标,到2020年,苏州将初步建立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新型制造体系。届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0%以上将实现自动化、数字化转型,90%以上将用于智能化生产和智能装备。
从地位上看,苏州工业园已成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智能制造也不例外。园区面积占苏州总面积的3.4%,常住人口占常住人口的7.5%,创造了全市总产量的13.9%、公共预算收入的16.7%和进出口总量的27.1%。
智能制造产业园是地方政府发展智能制造产业的重要载体和孵化器。《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发展趋势报告(2019)》显示,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大多集中在长三角地区,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中苏州智能制造园区多达12个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部分重要的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和领先的智能制造企业都在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智能制造方法
苏州工业园区是我国开发区的标杆,其产值等指标位居全国工业园区前列。
园区管委会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园区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产业产值的70%以上,科技型企业5000余家,新研发机构近500家,创新创业项目孵化2000余个。在智能制造领域,苏州工业园区形成了以智能控制系统、传动装置、仪器仪表、变频器、新型传感器、各大智能制造成套设备、智能工程机械、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
缺钱、缺人才、缺技术是很多制造企业的痛点。如果你是一家入驻苏州工业园区的智能制造企业,那么在人才招聘、企业需求对接、政策扶持等方面,获得的智能制造资源支持是众多园区无法比拟的。
财政支持:100亿资金和高达1000万补贴
为促进园区智能制造及相关产业发展,提升园区企业智能制造水平,苏州工业园区近年来陆续出台了《苏州工业园区关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苏州工业园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和计划, 《苏州工业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7-2020年)》和《园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展智能制造及相关产业的实施意见》。
人工智能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智能制造牵引技术,对智能制造的深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苏州工业园区人工智能发展行动方案(2017-2020年)》明确指出,园区将设立200亿至300亿元的产业基金,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龙头项目引进、重点企业发展、智能制造技术转化、 人才引进和培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引进,核心技术研究,创新能力提升。
《园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展智能制造及相关产业的实施意见》对园区智能制造参与各方进行补贴。
对智能制造服务商:鼓励园区智能制造服务商为园区企业开展智能化转型规划咨询和方案设计,每个项目最高60万元;鼓励园区智能制造服务商开展智能制造集成服务,每家企业每年最高1000万元。
支持企业智能升级:鼓励园区内企业开展智能升级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每家企业每年最高300万元;开展智能工厂(车间)示范项目评选,对上级项目给予一次性最高100万元奖励。
支持平台建设和试点应用:鼓励园区重点实验室、工业数据中心等智能制造相关平台建设运营,最高补贴1000万元;鼓励园区内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技术验证和试点应用,按采购金额最高补贴500万元。
人才扶持:参照相关文件规定,开展智能化转型的企业可享受租金优惠、工资补贴、培训补贴、高端人才招聘补贴和大学生实习补贴等相关政策。
人才培养:智能制造产学研基地合作模式
智能制造的核心资源是专业人才。在
《苏州市重点行业人才紧缺目录》涉及的九大行业中,先进制造业五大行业被列入《紧缺人才目录》。为加强人才供给网校哪个好,苏州工业园区探索了一套智能制造产学研基地合作模式。
苏州工业园区在政企校合作、共同建设共享生产型培训基地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2017年3月16日,苏州工业园区智能制造产学研基地在苏州工业园区产业技术学院揭牌。基地成立的初衷是整合政、业、企、校资源,共建合作共享平台,实现多元合作、共同发展。
首先,我们来看看苏州工业园区智能制造产学研基地的架构和运营模式。基地设有基地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基地发展计划、审查年度计划、审查基地财务预算和决算,协调合作关系。管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由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任命,学校任命基地主任1人,负责基地的常设经营管理工作。
二是共同打造共享生产培训基地,专业的师资队伍保障。通过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有机结合,建立了校企一体化教师用人机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同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培训教学工作,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学队伍。
三是设置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五大功能区。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苏州工业园为智能制造产学研基地设计了五个功能区,包括模拟区、基础培训区、功能培训区、综合应用区和创新研发区。每个功能领域不仅各不相同,而且相互关联,从浅到深,从单机到系统,从模拟平台到实验培训平台,再到实际的工业现场应用,使人才培养具有连续性和延伸性。
最后,充分发挥共建共享生产性培训基地的公共服务功能。为充分发挥基地公共服务功能,基地结合自身发展和实际情况,在机器人技术培训、技能竞赛、技术交流峰会、行业论坛、公益讲座、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技术服务、产品研发等多个方面承担公共服务职能。
企业需求对接:苏州工业园区智能制造创新服务中心
智能制造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紧密配合,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要精准衔接这样的资源并不容易。
苏州工业园智能制造创新服务中心似乎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痛点。在官方描述中,中心通过联合重点行业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组织、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等实体,打造创新载体,为园区内制造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综合服务,提供智能制造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
企业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在线咨询等方式获得在线搜索、消息推送、数据分析等服务,用户可以准确、快速地找到所需的企业及服务商信息、产品趋势、案例情况以及最新的政策和活动信息。
具体而言,苏州工业园智能制造创新服务中心可以为企业提供以下服务:
线上:服务商筛选、需求释放对接、智能策略推送;
线下:服务商综合展示、智能制造诊断服务、融合产业化与工业化咨询服务、智能制造成熟度评级服务、专业解决方案对接服务、政策声明服务窗口、专项活动。
中心大屏清晰展示中心服务资源,以及苏州工业园乃至苏州市智能制造的发展情况
据园区统计,目前园区内工业企业智能制造创新服务中心已汇集了1365家智能制造服务商,提供了1750个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其中包括系统集成商、技术服务商、金融服务提供商、培训机构、高校、行业协会等为企业转型升级做出贡献的机构,涉及博世、西门子、ABB、赛迪、赛喜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从全国来看,在省市和地区中,这个数量级的智能制造服务商绝对是最好的之一,基本满足了大多数区域制造企业的技术改造升级需求。
来源 |公园俱乐部(ID:-icity)。
图片来源 |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