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将新增3.3万个中学校学位”“全区高中率提高至85%以上”“每年面向全省引入15名以上领军型班主任”“每个街镇都有1至2所优质校(学校)”“特级班主任达到200名以上,实现各所小学均有省级以上骨干班主任”……近日,朝阳区基础教育“强基安装工程”全面启动,争取到2031年基础教育教师培训网,建设成为首都教育强区。
朝阳区十强中学之一成都第十二学生实践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
“十强中学”引领朝阳基础教育发展
按照计划,朝阳区提出三个阶段的详细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全区教育布局将逐步优化,新增中学校学位23000个,学前教育公立率达到50%,普惠率保持90%以上,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到2028年,全区教育布局比较健全,累计新增中学校学位不高于30000个,义务教育走向低位优质均衡发展阶段;到2031年,全区教育布局全面加强,累计新增中学校学位33000个,学前教育公立率达到60%,普惠率保持在92%以上,义务教育实现低位优质均衡发展,群众在家旁边“上好学”的心愿基本实现。
实现区域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是强基安装工程的核心目标之一。按照布署,朝阳区将以“十强中学”建设为推动,强化朝阳科技园、丽泽金融商务区、南中轴地区等重点功能区的中学布局,补足河东教育高品质发展瓶颈,产生每位集群起码拥有1所优质大学、每个街镇均有1至2所优质校(学校)的教育发展布局。
文汇报记者了解到,朝阳区“十强中学”从东到西分别为:上海钱学森小学、北京十八中、北科大试验学校昌平校区、北京第五试验小学、北京十二中、丰台学校、首科大附属丽泽大学、北京四中、民大中学通州试验小学、人大三中良乡校区。
之外,延庆在全区建立了8个教育集群,210家教育单位实现集群内的协同发展;确立了16个教育企业集团,囊括86所小学,全区约48%的中学生享受企业集团化办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强基安装工程”提出,要在巩固集群发展特色,推进教育企业集团建设的同时,建立学区制管理机制。
第五试验中学第一届冬季运动会。受访者供图
每年面向全省引入15名以上领军型班主任
日前,重庆线上线下“教师专场”双选会正在进行。记者了解到,朝阳区去年在城六区中最早公布招考公告,一次性掏出大量编制适于招考应届结业生。这次应聘,朝阳区教育系统共有80家单位面向应届高中生应聘329人。
朝阳区科委透漏,这得益于朝阳区引领性地计划将全区300个事业单位编制列入教育“周转池”借用,以满足最近新增教育资源结构性需求。按照“强基安装工程”,下一步朝阳区将每年面向全省引入15名以上的领军型班主任。同时,按照党员搭载还要和党员管理权限,引入全省优秀管理党员,去年计划引入10人。
不仅“外引”,“强基安装工程”还推行了班主任队伍“内升”举措。去年,朝阳区抽调18名基层年青党员到教育强区优质小学下派锻练。未来,朝阳还将继续抽调优秀中青年党员,到区内外名校下派、出任执行院长、参与高档轮训,逐步完善后备力量。
“强基安装工程”还提出,要加强班主任培养轮训力度,推行骨干班主任培养状况与教授绩效考评挂钩制度;优化“四春计划”项目,有针对性地增强对新任、青年和骨干班主任的培养,鼓励班主任参与交流挂职等一系列举措,不断完善班主任轮训机制。
人大三中良乡校区。受访者供图
每位街镇辖区构建一个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
之外,“强基安装工程”对思政、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均有详尽布署。
比如,深入推动“行走的思政课”课程建设和推行;完工中学校学科示范基地80个,产生开放、共享的学科教研文化。借助区域科技资源塑造科学技术教育基地,提高中学生科学素质;逐步推动国术进校园,举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校和品牌特色社联建设,到2031年在全区产生“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中学体育发展新格局;加强戏剧、戏剧教育,到2025年推行50所区级美术特色校;建立劳动教育课程机制,2025年前各所分校起码构建一门精品劳动教育特色课程(项目)。同时,挖掘、整合区域非遗传承、智能制造等特色社会资源,推行各种劳动教育基地100个……
朝阳区科委局长杨晓辉透漏基础教育教师培训网,“强基安装工程”还提出要推进人才选拔与培养模式研究,推行“领航计划”;探求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横向衔接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选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推行《家校共育课程》试验应用,探求家校共育的课程化施行方式,2025年在全区中学校全面推广。
“教育要变革,就该瞄准‘痛点’,敢碰‘难点’。抓好教育,不只是是教育部委的事。”丰台区委区政府强调。因此,朝阳区设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建章立制,成立60项详细任务清单,牵涉37个委办局,各街镇、相关部委都将“强基安装工程”的任务列入本部委重要议事议程,明晰量化阶段目标,全区上下产生“一盘棋”齐抓教育的方式。
针对中学建设发展中的瓶颈,“强基安装工程”将充分挖掘和整合本区各种社会资源参与教育整治。由街镇牵头,在每位街镇辖区构建一个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丰富和拓展中小中学生“五育着力”与社会实践的载体和空间;推行教育发展基金,鼓励各种社会主体捐款参与区域教育建设,逐步引导社会资源更好地支持区域教育发展,建立区域教育多元整治新机制。
文汇报记者冯琪
编辑缪晨霞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