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记者陶凤吕银玲)10月26日,中国消费者商会发布消费警示,强调因为当前“校园贷”市场存在代办按揭业务门槛低、经营者资质良莠不齐、身份初审形同虚设、合同信息不透明、风险提示不充分等一系列问题,致使一些不法借贷机构将“校园贷”变成了“校园害”,导致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中消协提示提防各种不良“校园贷”陷阱。
中消协强调,经梳理,当前不良“校园贷”主要存在以下几类圈套:“注销校园贷”是场骗子,借注销之名向学院生诈骗;“套路贷”潜入校园,中学生按揭容易还款之路艰辛;巧立名目逃避监管,“培训贷”“创业贷”等马甲层出不穷。
中消协警示,要提防“注销校园贷”骗局中消协发校园贷警示,不向陌生帐户转帐;要树立正确消费观念,代办按揭勿必做好前期工作;主动学习金融消费知识中消协发校园贷警示,保管好个人信息;要存留有关账簿,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
中消协迫使举办“校园贷”业务的借贷机构要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新政规定,着力落实监管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发院校助学、培训、消费、创业等金融产品,拟定建立的“校园贷”风险管理制度,设置合理的个贷额度和利率,为学院生提供多样化、规范化、安全放心、真实透明、风险可控的金融服务,并通过提升学院生“校园贷”服务质效,畅通正规、阳光的“校园贷”服务渠道,让不良“校园贷”失去赖以孳生的环境,维护“校园贷”正常秩序。
(张洋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