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校课程

移动资讯

扫一扫
关注网校头条
掌握一手资料
免费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心理咨询师单科强化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心理咨询师考点精讲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心理咨询师精品VIP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心理咨询师高端签约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心理咨询师试听课程送大礼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开课流程: 注册会员 → 免费试听 → 选课报名 → 支付学费 → 再登陆听课

您现在的位置:网校头条 > 心理咨询师 > 【2023年硕士研究生考生速读】化学工程学院简介

【2023年硕士研究生考生速读】化学工程学院简介

来源:网校头条网络整理 2024-01-22 16:48:42

物理工程大学简介

物理工程大学是我校创校大学之一,办学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师资队伍力量雄厚,拥有院士33人,副院长31人,博士生导师17人,其中有42名班主任获得包括澳洲皇家工程院教授、国家“973”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千人计划,湖北省“攀登学者”、“特聘院士”、“优秀专家”、“教学名师”、“青年拔尖人才”、沈阳市“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等称号以及兼任教育部高等中学专业教指委委员、省专业带头人;拥有全省首批“黄大年式班主任团队”1个,省教育厅创新团队3个,省局级教学团队2个。

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拥有资源化工与材料教育部、资源材料与化工省部协调创新中心、国家与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111计划”创新引才基地、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红色催化材料与过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碳资源分级转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承当包括国家重点研制专项、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国家、省、市以及企业合作项目等数百项,多个项目获得国家和四川省科技奖励。

大学拥有物理工程与技术江苏省“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物理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物理工程与技术一级硕士学位授予点,物理工程、化学工艺、应用物理、工业催化四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工程热物理硕士学位授予点,精细合成物理与分子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物理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2023年计划招收各种硕士研究生共计200余名。

优秀专家

1.许光文,男,二级院士,美国皇家工程院外籍教授。历任北京化工大中学长、特色资源化工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处长、辽宁省高等中学能源与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主任。他是:中国科大学“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十二五”国家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洁净煤技术主题专家、国家“十三五”重点专项煤焦清洁高效借助和新型节能技术总体专家组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高等中学攀越学者等,首批全省院校黄大年式班主任团队代表、中国化工学会会士、中国菱镁行业商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书记、中国化工学会理事/中韩交流工作委员会书记/工程热物理专业委员会书记,吉林省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等。已获广东省技术发明银奖、四川省科技进步银奖、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成就奖”、第九届中国侨胞贡献奖银奖、中国轻工联合会科学技术银奖、中国石化联合会银奖、中国化工学会银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银奖、中国剖析测试商会科学技术(CAIA)银奖、中国科大学发明奖银奖、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中国国际科学仪器与实验武器展览会自主创新银奖、中科院“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优秀奖等。

提出“工程热物理”新兴交叉学科方向,与日本皇家工程院教授毕晓涛教授合作成立了Worldof。开办中文刊物(CRC)和and(RCM)并任主编,CRC荣获2021年中国科技刊物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并被、EI、ESCI收录。承当数十项科技部、基金委、中科院等的重要科技项目,获近10个国家的授权国际专利50余项,中国发明专利80余项。出版国家出版基金捐助中文著作「Micro:and」和《燃料前馈热转化基础与技术》。已发表学术论文450余篇,他引12000次,H因子54。创新多项应用技术,在全省15省直辖市获大量应用,产生工业应用工程及装置150余套、直接经济总值60多万元,支撑年产量5000多万元的炼焦、钢铁、建材等产品的清洁生产和节能。

2.李文秀,男,1963年出生,工学博士,二级院士,博士生导师。

所在学科:物理工程与技术,材料与化工,主要研究方向是化工传热与分离。承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8项。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在国外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7篇和EI收录15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山西省优秀专家,浙江特聘院士,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才,广东省普通院校物理工程与工艺专业带头人,市级教学团队带头人,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银奖3项、二等奖2项。目前,兼任教育部高等中学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高等教育商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化工分离技术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培养研究生100余名。

3.王康军,博士,院长,博士生导师,物理工程大学校长,山东省首批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负责人、资源化工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部长,中国化工学会工程热物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所在学科:物理工程与技术,材料与化工。主要从事工业催化以及资源、能源转化借助方向研究,其中开发的系列精细物理品催化制氢转化合成催化剂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获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山东地委组织部“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湖北省教育厅优秀人才,北京院校优秀班主任,北京市拔尖人才,2019年获得中国化工学会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青年奖。担任四川省资源化工与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书记委员、辽宁省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书记委员、辽宁省化工学会石油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书记委员等。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制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省人才项目、省自然基金以及产学研合作在研和结题项目20余项,在、ofPower、Fuel、Fuels、、Catal..、、GreenChem.、AICHE等国外外刊物发表研究论文9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

4.张立新,男,1966年11月出生,理学博士,二级院士,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专家,中学高峰学科腾飞学者,功能分子研究所团队带头人,“硼镁资源开发与精细化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组长,“绿色功能分子设计与开发”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组长,“沈阳市靶点化肥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北省政府授予的首批“辽宁杰出科技工作者”,中国第九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成就奖,北京市六一劳动奖状获得者;现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省化肥登记评审委员会生产流通专业评审组专家,“辽宁省高等中学攀越学者”,广东省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药学),沈阳市高层次人才杰出人才。

5.白丁荣,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专家,北京化工学院“腾飞学者”特聘院士,四川省“兴辽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攀越学者),从事能源化工和洁净煤技术相关研究。曾先后在西南学院、清华学院和美国英属不列颠波兰学院学习,并在复旦学院和美国群马学院任教。具有三十余年丰富的教学、科研、技术/产品及过程工艺研制经验,善长解决多学科领域复杂系统的基础和实际问题。研制领域涉及物理反应工程、颗粒技术、流态化、天然气转化,氢能源与燃料电瓶系统、城市固废综合处理、燃烧与汽化,煤基固废借助、燃煤炉窑多污染物控制等。主持研制的多项国外外技术,已实现产业化。主持研制的数项洁净煤技术已通过技术鉴别,正在产业化推广应用。在国外外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发明专利60余项,专业技术报告多篇。

6.张战国,男,博士学位,院长,博士生导师。

所在学科:物理工程与技术,材料与化工,主要从事天然气催化转化反应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工作。历任北京化工学院特聘院士。同时担任北京交通学院氢科学中心客坐研究员,是天然气催化反应与工艺非常是乙炔无氧芳构化催化剂及流化床工艺研制方向的国际专家。先后承当了乙炔催化重整制合成气、甲烷催化分解加氢、甲烷无氧化芳构化反应的工艺开发等课题。成功开发了可应用于流化床操作的无黏结剂、高活性钼基HZSM-5分子筛催化剂;成功开发了该催化剂的再生技术。两项技术均属世界创新,是实现天然气代替石油生产芳香族化工原料的关键技术,获得著名物理公司的高额捐助并得到Shell、SABIC等跨国公司和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关注。设计的两塔循环流化床小试装置运转良好、稳定,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单程丰度高达12%的二氧化碳向苯的直接连续转化。先后被征稿发表“经济物理”,“Fine”期刊和多部著作。在煤化工方向有丰富的研制经验和积累,曾完成煤高压高温制氢裂解、煤催化汽化机理、喷流床煤汽化、流化床煤汽化、煤裂解油在线催化重整、煤液化油制氢重整以及煤高压低温制氢裂解等研究课题。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60余篇。

7.苏发兵(兼职院士),中国科大学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大学千人计划获得者。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1)化工过程高效非均相催化转化技术;(2)能源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和应用。已发表中文文章150篇,包括ofthe、、、of等,总引用次数超过6000次,h-index为38;已申请及授权专利共计60件;承当科技部973、863、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科院院地合作、中国科大学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中科院千人计划项目,中科院先导专项、企业合作研制等多项科研任务;获得2011年中国校企合作创新成果奖(该年度全省75项)和2012年中国颗粒学会-赢创颗粒学创新奖(该年度全省2人);曾兼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院士”、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银川市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等评审专家。

8.于三三,男,1971年出生,博士,五级院士,博士生导师,教务处处长。

所在学科:物理工程与技术,材料与化工,主要研究方向为催化新材料合成及应用、低碳烃催化氧化、超临界流体应用、天然资源活性组分分离与借助。承当国家及省局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外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被SCI和EI收录17篇,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一项,授权发明专利22项。山东省普通高等中学优秀青年骨干班主任,四川省“千人层次”人才,广东省高等中学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围者。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家,教育部高等中学林业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化工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当代化工研究》编委会委员,山东省一流示范专业--能源物理工程专业负责人。指导硕士研究生30人,2人获得国家奖学金,1人获得百佳优硕论文举荐成果三等奖。

9.丁茯,女,1974年7月出生,博士,院长,博士生导师,法国奥斯陆自由学院客座院士,北京化工学院测试中心院长。

所在学科:物理工程与技术,材料与化工,主要研究方向仍然从事金属有机催化剂开发与应用、MOF合成与应用、过渡金属纳米材料光催化及石油化工催化剂应用与开发研究。工作包括以各种新型有机官能团金属有机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过渡金属非常是稀土纳米材料光催化的研制和应用。承当主要科研项目(由高到低):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制计划、科技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国家自然基金等基金17项,纵向课题14项。主要研究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迄今为止,在国外外权威刊物Appl.Catal.B:.等刊物上发表论文90多篇,均为SCI收录(累计影响因子超过280)。授权发明专利4项。

工业催化学科带头人,广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北省“百千万”人才百人层次人选,西安市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北京市政协委员,CMA国家评审员。全省院校剖析测试中心研究会副秘书长;广东省剖析测试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化工学会理事(测试科学与仪器专委会书记委员太阳能光催化专委会副书记委员),教育部、科技部、国家市场局、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全国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及多省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多种国际刊物特约审稿人。自2010年起,培养研究生18人,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精细化工、环保和仪器行业。

10.王国胜,男,1966年1月生,博士,院长,博士生导师;山东省院校化工技术重点实验室组长;广东省硼镁精细化工产品工程实验室组长;广东省膨润土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所长,硼镁资源与精细化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校长。山东特聘院士、辽宁省“百人层次”、辽宁省教学名师;山东省非金属矿工业商会副秘书长,四川省机械工程学会冶金炉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学会无机酸碱盐专委,中国无机盐工业商会功能材料专委。主要从事硼镁等资源与化工新材料、药物有机合成、纳米材料与催化技术研究;主持完成横向科研项目15项,技术合作开发项目2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4项;获浙江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化工学会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技术创新奖等4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银奖2项,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银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化工原理、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等教材4部。近些年培养硕士研究生40人,博士研究生3人。

11.张志刚,男,1968年出生,工学博士,五级院士,博士生导师,物理工程大学副校长,山东省化工分离技术重点实验室副组长。

所在学科:物理工程与技术,主要研究方向是化工传热与分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浙江省及天津市科研项目、企业委托科研项目5项,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40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极性有机物共沸体系分离、离子液体合成与性能研究及非理想体系热力学模型研究等。培养研究生50余名,其中6人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12.申延明,男,1968年2月出生,博士,院长,硕士生导师。

所在学科:物理工程与技术,主要研究方向催化反应技术。承当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沈阳市科学计划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学计划项目等1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省局级科技进步奖银奖1项、三等奖1项,在国外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32篇,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2015年获得广东省教学名师称号。2004年起指导硕士研究生,至今培养硕士研究生40余名。

13.周明东,女,博士,院长,博士生导师。

所在学科:物理工程与技术、材料与化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优秀共产干部,“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特聘院士),湖北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of》和《ofSaudi》期刊编委。主要从事红色精细化工和有机化工等方向的研究,近些年来举办的“精细化工品红色合成”领域研究工作取得的多项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曾获国家优秀留中学生奖、德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summacumlaude)、Award、TUMGS-CHAward、Awardof、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行第一)、辽宁省青年科技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行第一)等奖项。先后承当国家级、省厅级、横向课题30余项,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百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授权专利10余件。三次入选广东省优秀硕士研究生指导班主任称号,培养博士结业生10余人、硕士结业生80余人。

14.姜新东,男,1976年9月出生,结业长崎学院,五级院士,博士生导师。山东特聘院士,四川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人才,四川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市领军人才,北京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广东省功能颜料重点实验室组长,北京功能染染料重点实验室组长,硼镁资源开发与精细化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组长。主要从事高档精细物理品--多功能颜料染料的研制与产业化。承当国家重点支持项目(NSFC-吉林联合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纵横项课题。在Chem.Sci.;J.Mater.Chem.C等刊物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60余篇,发明专利5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和中国石油联合会科技发明奖各1项。兼任《Chin.Chem.Lett.》青年编委及多个刊物编委与审稿人。主讲“有机物理”,“精细物理品物理”等课程。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3人次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教务处,累计培养研究生30余人。

15.苏畅,男,1975年01月出生,博士,院长,硕士生导师。

所在学科:物理工程与技术,材料与化工,主要研究方向是新能源材料与储能技术。承当主要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辽宁省高等中学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项目、辽宁省院校重点实验室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科研项目;在国际国外刊物以第一作者或则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8项;2017年获得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称号、2018年获得广东省高等中学创新人才支持、2019年获得北京市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称号。同时,兼任中国化工学会新能源材料与转化技术委员会理事、中国化工会员。共计培养研究生30余名。

16.李雪,女,1977年12月出生,博士,院长,博士生导师,能源物理工程教研室处长。

所在学科:物理工程与技术,主要从事镁钙资源循环借助及红色高档功能材料。2020年度国家重点研制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总负责人,浙江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教育部资源化工与材料重点实验室副部长,山东省镁钙无机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所长,北京市镁钙资源借助技术重点实验室处长,广东省化工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组长,北京市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中国菱镁行业商会科学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化工学会无机酸碱盐专业委员会首批智库专家、中国化工学会无机酸碱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无机化工学会无机化工学术带头人、中国无机盐工业商会镁化合物分会理事、中国无机盐工业商会钙行业分会专家、辽宁省化工学会资源化工与材料专委会委员、辽宁省化工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化工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工程热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项目等;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行第一),教育部发展中心首届院校科技成果创新奖,全省镁化合物行业科技成果金点子奖,北京苏家屯科技局专利转化优秀奖,北京市员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在IECR、等国外外刊物发表文章7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培养研究生40余人,项目组成员为浙江省能源与环境化工技术创新团队。建设了国外首台套500t/a无卤型氢氧化镁中试装置、6000t/a高纯氢氧化镁的工业生产装置,实现了借助菱镁矿制备高档氢氧化镁产品,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7.张丽,女,1975年12月出生,博士,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

所在学科:物理工程与技术,材料与化工,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工过程加强、多相流及多相催化反应工程。承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在国外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近20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2017年荣获河北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主要研究方向为节能型氯碱工业电解槽开发与研发、环保型氯碱工业催化剂研究、新型高附加值氢氧化镁工艺开发等。已结业研究生10余名。

18.于萍,女,1974年出生,博士,院长,硕士生导师。

所在学科:物理工程与技术,材料与化工,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纳米电催化材料。主持的科研项目有教育部回国留学基金、辽宁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辽宁省创新人才项目、辽宁省省优秀人才项目、辽宁省教育厅服务地方项目等。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在ACSAppl.Mater.,J.Power,J.等国际刊物发表SCI论文多篇。学术兼职:第九届全省低温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培养研究生10余名。

19.关瑾,女,1967年4月生,博士,院长,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精细物理品质量控制方式,非常是手性抗生素分离剖析新技术和新方式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沈阳市科技计划和企业纵向合作项目。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其中1项专利施行转化。在、JA、Anal(JCR一区)等权威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2篇被选为封面文章。以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沈阳市科技进步奖银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银奖和二等奖。主讲《波谱剖析》、《药物剖析》和《谱学基础》等专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25人,其中1人获得“国家奖学金”。

20.石磊,男,1982年1月出生,工学博士,院长,博士生导师,特色资源化工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校长,山西生产建设兵团特聘专家,浙江石大胜华首席科学家,四川省化工学会理事。研究领域:新能源关键电瓶材料、工业催化及精细化工。曾先后获得四川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教育厅优秀人才、创新人才、沈阳市第一批科技管家及特派员,多项广东省及西安市自然学术成果银奖。中国化工学会稀土催化专委会委员、工程热物理专委会青年委员、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委会青年委员、辽宁省化工学会资源化工与材料专委会秘书长。作为项目负责人承当及完成项目3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新疆兵团重点研制项目、辽宁省科技厅以及多项与著名上市企业合作项目。牵头组建醇、醚、酯红色合成化大-山西天业联合工程中心,新能源电瓶材料创制化大-石击败华联合重点实验室,获企业持续稳定经费支持。在Chem.Res.,ACSCatal.,Chem.Eng.J.,J.Catal.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H值为18,已授权技术发明专利50余项。解决行业多个共性关键问题,产生了多项专有技术,稳定运行的万吨级规模以上产业化技术三项。科研经费十分充足,旨在于从“0”到“1”的原创科学和技术研究,力争解决我国关键“卡舌头”技术,做到行业腹部水平。

21.李士凤,男,1979年7月出生,博士,院长,硕士生导师。

所在学科:物理工程与技术、材料与化工,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材料制备及应用、水污染控制与整治新技术。主持国家重点研制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辽宁省高等中学优秀人才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项目、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等10余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30多篇。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函审专家,ACSApp.Mater..、Sep.Purif..、J..Chem.Eng.、J.Ind.Eng.Chem.、Ind.Eng.Chem.Res.等刊物审稿专家。培养硕士研究生8名,在读8名。

22.孟丹,女,1979年6月出生,博士,院长,博士生导师。2019年广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班主任,2019年北京市优秀研究生导师。

所在学科:物理工程与技术、材料与化工、精细合成物理与分子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及二氧化碳传感和C1催化等领域的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浙江省高等中学创新人才项目1项,浙江省教育厅项目3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北京市科技创新人才项目1项;作为项目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和多项广东省市级科研项目及产学研合作项目。近些年,在国际SCI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11项,授权专利3项;出版专著1部。获得北京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中国剖析测试商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二等奖,四川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奖励。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函审专家,编辑,客座编辑,of、andB、B等刊物审稿专家,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评审专家。自2016年起,培养研究生9人,在读研究生6名。

23.张静雅,女,1979年9月出生,博士,院长,博士生导师。

所在学科:物理工程与技术、材料与化工,精细合成物理与分子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质衍生物气相乘氢制备2-羟基吡啶、糠醇、2-乙基四氢噻吩等下游物理品工业催化剂开发及应用、纳米功能材料制备及应用。先后荣获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才、沈阳市中级人才、辽宁省高等中学创新人才计划、沈阳市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计划,与上海物理化学研究所、中科院过程所、广州能源所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主持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项。与企业合作密切,重视研究成果工业化应用,主持完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0项,为企业降低效益近万元。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SCI收录论文30余篇,论文发表在获得6项授权发明专利。山西省化工学会会员,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评审专家,&、、ofand等刊物审稿专家。培养的研究生结业6人,在读12人。中学生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结业中学生中3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其余步入院校、研究所及国企工作。

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

1.特色资源化工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点实验室同时建有教育部“辽宁资源材料与化工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碳资源分级转化与分质借助”学科创新引才基地、首批全省院校黄大年式“化学工程与技术”教师团队、辽宁省高等中学“能源与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辽宁省“碳资源分级转化与分质借助”创新团队、辽宁省发展变革委批准成立的“辽宁省碳资源分级转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省局级平台,实验室校长为许光文院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武汉化工学院结合“双一流学院”和“高峰学科”建设,于2017年就开始规划,中学确定投资8000亿元,专注应用技术创新、技术工程化和技术产业化,是中学着眼推进应用创新和研究成果产业化、形成重大产出、凸现学科优势、推动跨越发展的重要措施,以其推进建设一流著名学院的校区发展目标的早日实现。办公及实验用房近万平米,早已具备了扎实的实验室基础研究及工程开发条件,现拥有实验装置、分析表征仪器及用于中试的实验装置等各种中小型试验装置400余台(套)。

实验室拥有一支较大规模、教学科研质量较高的师资队伍,实验室团队被评为全省院校黄大年式班主任团队,支撑本学科举办专科教学、指导硕士研究生和联合指导博士研究生等工作。拥有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级专家等高档人才2人,广东省领军人才、辽宁特聘院士等省内高档人才13人,博士生导师8人,院士18人,副院长24人。成员包括许光文院士、白丁荣院士、张战国院士、苏发兵院士、孙哑光院士、丁茯院士、王康军院士、张丽院士、李雪院士、石磊院士、谢英鹏院士、伞晓广院士、张静雅院士、韩振南副院长等。团队获得教育偏旁批全省院校黄大年式班主任团队1个、省局级科研团队3个。团队以国家级高档人才为学科带头人、省级优秀人才为骨干的高水平研究队伍已具规模。团队成员承当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制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以及“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等国家级重大项目30余项。团队成员在研及新立项国家级项目12项。同时承当广东省兴辽计划、辽宁省创新团队、辽宁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以及北京市“双百工程”等省厅级项目30余项。团队成员承当纵、横向项目进款支出超万元。

2.硼镁资源开发与精细化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隶属于北京化工学院,从2016年9月份开始成立,实验室校长为张立东正教授。实验室现有班主任71名,其中院士16人,副院长22人,其他33人,6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40%以上具有海外学习经历。实验室着重发挥中学精细化工学科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围绕硼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针对精细化工产业的急切需求,通过建设“绿色化肥创制技术及其配套装置的开发”、“高附加值硼镁精细物理品清洁生产技术及其配套装置的开发”、“高端功能性精细物理品的研制”等3个创新研制平台,通过校企合作,进一步提高平台社会服务能力,通过举办相关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制订,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汇聚和培养产业急需的技术创新人才。近些年来,实验室科研团队承当国家级项目8项,省局级科研项目22项;到账科研经费突破1500亿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项;获省局级科技进步奖励5项;转化科研成果6项,为企业实现利税1万元以上;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96人,企业技术骨干50人次。

3.四川省化工分离技术重点实验室

隶属于北京化工学院物理工程大学。现有在编班主任13名,其中:院士5人,副院士4人,是我校物理工程与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力量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实验室以化工分离技术研究为核心,结合离子液体等新型分离剂材料的研究,促进我国化工分离技术的提升,产生自己的学科特色。

实验室研究领域涉及:难分离物系的分离、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分离过程研究等。近些年来,实验室先后承当并挺好地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省局级研究项目,包括:“离子液体对低碳烃混和物相平衡影响及机理的研究-”等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强非理想物系的相平衡研究及应用”等省、市及企业委托科研项目40余项。近些年来,实验室在中英文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0余篇,影响因子IF小于3.0,,15篇;EI论文20篇;核心刊物论文100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0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0余项。培养研究生200余名,其中8人获得国家奖学金。

4.广东省红色催化与过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团队常年旨在于红色催化应用领域,提倡将前沿性基础研究成果与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重大需求紧密相连。中心负责人王康军院士是北京化工学院物理工程大学校长,山东省首批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负责人、资源化工与材料教育部副部长、中国化工学会工程热物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黑龙江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四川县委组织部“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9年获得中国化工学会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青年奖。

团队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导师中院士3人,副院长4人,讲师5人,均具博士学位。近些年来,本课题组共主持国家重点研制计划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制计划仪器专项、重点研制计划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委基金等50余项,承当市级科技项目30余项。在王康军院士率领下,将自主研制的系列精细物理品催化制氢转化合成催化剂在广东、山东、河南、辽宁等地实现产业化应用,完成产学研合作项目20余项,纵向进款达到2000余亿元;并先后在、、B:、、ofA等国际高水平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研究成果曾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十一届山东青年科技奖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银奖2项等。近些年,研究创新团队共有30余人次入选国家奖学金、辽宁省优秀结业生等各项奖励,培植的研究生得到企业、行业等各用人单位好评。据悉,课题组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中科院过程所、东北师范学院等多所重点高校长期保持合作,目前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有:

(1)负载金属纳米催化材料打造及其应用技术;

(2)贵金属均相催化剂设计及应用;

(3)新能源洁净借助催化转化技术;

(4)高性能新型磁性材料、气体分离材料以及膜材料设计、开发及其应用技术。

5.四川省化工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团队成员为广东省能源与环境化工技术创新团队。团队在2021年获准广东省镁钙无机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2022年获准天津市镁钙资源借助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人层次3人、千人层次1人、万人层次2人,“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1人,均具有博士学位,3人具有海外学习经历。实验室研究方向为能源与环境化工技术,主要从事能源与环境领域中化工技术以及化工生产过程中能源借助和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运用以“三传一反”为核心的化工理论来阐述并解决能源高效转化及借助和环境保护及整治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创新能源节省和环境友好条件下的生产技术理论、方法、工艺及设备,主要研究方向:

(1)镁钙资源循环借助及红色功能材料开发

(2)高档镁、钙无机功能材料制备

(3)能源化工技术(油页岩加工、煤炭转化、高效节能离子膜电解槽技术等)

(4)环境化工技术(烟气脱硝、海水淡化、碳中和技术等)

近些年来,实验室承当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捐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和教育厅科研计划等项目40余项,研究成果在《AICHEJ》、《化工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研究成果已实现产业化。成果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实验室负责人李雪院士主持申报的2020年国家重点研制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项目—“菱镁固废化工材料高值借助技术与基地集成示范”项目获立项支持,项目总经费7400亿元,其中申请国拨经费2300亿元。实验室立足福建资源能源特色,面向全省,密切围绕我国建设资源节省型社会的战略目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资源需求为牵引,以化工学科前沿领域“产品工程”基本原理和先进技术手段解决资源能源借助问题和环境保护及整治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为目标,以特色化薪资源有效借助为主攻方向。近两年培养硕士研究生三十余名,培养的硕士生就能直接参与企业的中试及工业化项目,使理论研究、小试、中试、工业化一体化,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厚理论与强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实验室研究生入选国家奖学金10余项,其它各种奖学金30余项。多名研究生考取中科院上海过程所、中科院上海化物所、中科院长春金属所、大连理工学院等院校攻读博士学位,或步入中石油、中石化等国外著名化工企业或研究院所工作。

6.湖北省高等中学化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瞄准新能源技术与材料、碳资源转化借助、药物有机合成技术以及硼镁特种资源开发研究,近些年来,团队承当完成国家、省市级课题5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余项。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刊物,如ofA、ofPower、andB、、B:、J..Sci.等,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获浙江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无机化工科技奖2项,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银奖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银奖2项。团队现有院士5人,副院长10人。团队注重研究生培养质量,以提升研究生综合素养为培养目标,注重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其中研究生入选国家奖学金20余项,其他各级奖学金50余项。多名研究生报考中科院研究所及院校的博士生,或到化工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研发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1)硼镁、菱镁、水镁石、滑石、膨润土等矿产资源与新材料开发研究;

(2)电瓶(电极、膜、电解质)材料及组装技术研究;

(3)光电材料与光电物理反应研究;

(4)碳一物理与生物质转化催化材料研究;

(5)纳米材料制备及气敏特点研究。

7.广东省功能颜料重点实验室

2021年获准的四川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组长姜新东。重点实验室重在塑造高档、高附加值精细物理品颜料,进行精准的精细化工。结合湖北省“建设精细化工产业大省”战略,快速推动“一带五基地”建设、深入施行“五大区域发展战略”战略布局,构建高档、高附加值精细物理品染料,落实精细化工产业升级发展,服务北京周边的精细化工企业,服务广东全面全方位振兴。颜料早已步入了从传统的造纸向信息、医药、生命科学等领域跨入阶段,本实验室致力开发适用于医药、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光敏颜料、光热颜料、近红外萤光颜料,开拓颜料物理与光物理交叉领域研究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教务处,打破卡手臂颜料依赖进口的局面,抵达国外外领先水平,为区域或高新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

主要研究方向:

(1)光热颜料,光敏颜料,萤光颜料;

(2)超分子物理,分子萤光探针;

(3)油墨,香精,香料,医药化肥中间体及功能材料等。

近些年来,近些年来以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在Chem.Sci.等主流物理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其中封面SCI文章8篇。申请发明专利30项,科技出售5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辽宁省科技发明三等奖,2019年获中国石油和物理工业联合会科技发明三等奖各一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其中获国家奖学金5人次,省优结业生3人次。申请发明专利4项。部份硕士结业生考入国外985、211院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欢迎考取北京化工学院物理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

名师辅导 环球网校 建工网校 会计网校 新东方 医学教育 中小学学历



星级网校推荐

排行推荐 频道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