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象山县老人公寓采访吴长野,听他讲述长津湖战役中的“无线电波风暴”。
89岁的吴长野谈起往事,精神抖擞。通讯员供图
友方和敌方广播电台的比例为1600:11
战场上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尖锐的哨声。
吴长野是河南许昌人。 1947年冬,15岁的他被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文工团选拔入伍,担任文工。 随后又参加了淮海战役和解放上海的战役。 1949年9月,因工作需要,吴长野从文工团调到无线电通信队。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吴长野所在部队调入志愿军,从山东兖州乘火车前往朝鲜。 11月6日,部队抵达鸭绿江畔。
青年时期的吴长野。受访者提供
当时志愿军入朝时,指挥部只有9个短波电台,后来增加到11个。起初只有一个电话队进行有线通讯。 后来,成立了两个有线电信营。 美国一个军师拥有 1,600 个广播电台。
“没有足够的无线电,所以我们用号角、口哨、照明弹甚至手电筒来保持联系。所以后来美国人说,朝鲜战场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中国人尖锐的口哨声。” 吴先生回忆起当时敌我装备的对比,仍感叹不已。 不已。
当时,负责第20集团军军部广播站的吴长野一直在关注着军事行动。 从他们进宫的第一天起,他们接到的命令就是:去长津湖。
昌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 发源于朝鲜黄草岭长津江。 每到十月,这里就化作寒风肆虐的“人间冰洞”。 吴长野说,山上的积雪有半米厚。 他背着收音机爬上山,费了很大的力气,冻得瑟瑟发抖。
虽然战斗日益临近,但仍然尽可能使用无线电通讯,生怕美军发现目标,引来狂轰滥炸。 当时,吴长野所在的西线第13兵团和东线第9兵团都采取了诱敌纵深的战术。 只要部队行军,就必须关掉无线电。 当他们到达新地点时,立即架起收音机开始通话,故意让美军听到,以为志愿军已经撤退。 然后他们关掉无线电让信号消失,让美军不清楚他们的动向。 ,利用无线电通信牵着美军鼻子走。 因此,吴长野入朝后基本没有休息过,每天背着无线电马不停蹄地行军。
一个无意的行为,
收到有关战局的紧急电报
按照计划,原定于11月26日晚发动总攻,我军计划从长津湖东西两线包围美军陆战第一师长津湖战役宋时有责任,一举歼灭。 和往常一样,26日整个军部只有两个站值班。 中午,第一站站长吴长野来到第二站了解情况。 正是这个无心之举,让他收到了一份有关战局的紧急电报。
“我刚把机器调到我的频率,就听到军团在呼唤我,同时,他发来一条秘密信息,这意味着有十万封紧急电报给我。” 这让吴长夜顿时紧张起来。 他没时间向领导请示,赶紧把资料抄了下来。 只有几个数字:张辽,26日晚停止总攻。 宋。
吴长野立即将电报发给领导电报组组长吴和民。 吴和民看完电报后的第一个念头是,此事事关重大,而且极为紧急。
报道组里的几个电台都忙着,不断地向总队发送报道,却没有任何回复。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各师已整装待发。 他们一遍又一遍地打电话,终于接到了军团的消息。 吴长野的消息终于得到验证,立刻传达给了各部队。
吴老师演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记者供图
吴长野回忆道,如果这个信息不传递下去,后果就太严重了。 按照志愿军总部的计划,西线和东线同时发起进攻。 东线之所以推迟进攻,是因为东线部队全部没有按时到达预定阵地长津湖战役宋时有责任,无法对美军形成合围,很容易把战斗变成“锅”。熟米饭。” 别说让美军逃跑,美军有可能从侧翼突破,形成反包围圈,导致整个战役的失败,从而影响朝鲜战场的整体局势。
11月27日黄昏,战区气温为零下40摄氏度。 当全面进攻的冲锋号角吹响时,几乎冻僵的志愿军指战员们从雪地里爬了起来。 他们在夜色掩护下,兵分五路发起奇袭,分割、突破敌人。 位置,一下子打晕了敌人。 一场激烈的围歼突围战斗开始了。 这次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俘虏了美军500多人,缴获了数百辆坦克和军车,但我方伤亡也很惨重。 东线吴长野的第九军团因伤亡惨重,在元山休整一年多。 伤病员全部送回国内救治,并从国内抽调一批志愿军指战员充实部队。 次年二月,第四次战役打响,吴长野率部返回前线……
吴先生感慨地说,回想起这件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当时,中国抗美援朝志愿军通讯总队有三等功以上英雄3000余人,其中一等功以上英雄78人。 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牺牲或去世。 “我们的战友虽然走了,但他们的冲锋精神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