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张培基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福建福州 出生年月 1921 年 专业翻译家、教授 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代表作《中国现代散文英译选》(1、2、3、4)《英汉翻译》教程”
主要经历
张培基先生,中国著名翻译家、杰出教授,曾任教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他是福建福州人,1921年出生,早年移居上海,并在那里接受中小学教育。 张先生1945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语文学系,同年担任《上海自由西部》英文记者、英文版《中国评论周刊》特约撰稿人。兼《中国年鉴》(英文)副主编。 1946年赴日本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担任英语翻译,后留学美国,就读于印第安纳大学英国文学研究生院。 1949年,新中国成立没几天,他就毅然飞回了祖国的怀抱。 那年张培基先生年仅28岁。 此后,先后就读于华北大学、革命大学,参加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 1951年,张先生到北京外文出版社从事翻译工作四年。 1955年起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校(现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任教,至今已任教25年。 随着学校搬迁,他的足迹遍布张家口、北京、洛阳等城市。 1980年,张先生调到地方政府,开始在北京国际贸易学院(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 1991年退休,历任研究生导师、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委、中国翻译协会理事、外文出版社英文翻译顾问,荣获国务院突出贡献奖。
张先生享年85岁
特别津贴。 他的名字已被收录在《中国翻译词典》中,在当今的中国翻译界发挥着重要作用。 多年来为《中国翻译》杂志“自学翻译之友——汉英翻译实践”专栏撰稿。 这些译文自然、流畅,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充分体现了译者的翻译哲学,是名副其实的翻译作品。 使众多读者和翻译爱好者受益匪浅的经典之作。 这些译文后来被收录在《中国现代散文英译选》中,不仅为国内学者进一步研究翻译理论和技巧提供了丰富的范例文章,也为国外学者提供了基础。研究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 很多材料。 目前,他还担任《英语世界》杂志的顾问。 他还是北京一所私立学校的顾问。 作为一名老教育家,他为学校的师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工作表现
张培基先生在翻译领域孜孜不倦地耕耘了50年。 译着及专着(详见文末译着及专着年表)
《作品年表》在学术界有广泛影响,被国内外图书馆收藏。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著作进行了研究。 早在1992年,时任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主任的金胜华女士就曾写过一篇题为《张培基教授》的文章,称她对《英语煽情词与翻译》两本书的批评》和张先生所著的《习语汉英翻译研究》。 印象非常深刻。”被选为多所大学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材的《英汉翻译教程》也是张老师主编的。该书自1980年首次出版以来,已印刷32次,印数超过100万册。另外还有《暴风雨》、《阿诗玛》、《春蚕集》、《中国人名词典》、《孔子》、《总而言之,张培基先生为中国翻译学的发展和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主要作品
张培基先生译着及著作年表
1955年柔石《奴隶的母亲》(发表于《中国文学》杂志英文版)、
1960年曹禺的《晴空》(外文出版社),
1962年杨志林《狱中王若飞》(外文出版社),
1964年《英语声色词与翻译》(商务印书馆)
1964年《汉语成语英译研究》(商务印书馆),
1978年《英语字母的象形功能》发表于外语杂志
1979年2月,《外语杂志》发表《浅谈一些英语习语》
1979年3月,《英语人名同位语的称谓》发表于《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上
1980年1月,《浅谈《红楼梦》新英译本中的成语处理》在《外语》杂志上发表
1980年5月,《论英语习语的变异》在外语杂志上发表
1980年《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主编),
1984年与加拿大学院合编的《汉英口译手册》),
1984年王世敬《鲁迅传》(外文出版社),
1987年廖静文《徐悲鸿一生》(外文出版社)洛阳外国语学院,
1999年《中国现代散文英译选》(1)(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年《中国现代散文英译选》(2)(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年《中国现代散文英译选》(3)(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2年《中国现代散文英译选》(四)(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面试
编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建校60周年前夕,英语学院派出专门记者团对二十人进行独家采访。 他们可能是学校领导、学院领导、知名教授、现任领导或校友。 我相信洛阳外国语学院,他们的故事一定会让你我更好地了解学校和学院的发展历程,一定会启发你我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未来发展的深思...
张培基先生,90岁
精神矍铄的90岁老人见证风雨过往
值此学校建校60周年之际,英语学院老师张静、王燕西受学校委托,对学校资深教授张培基进行专题采访。 年近90岁的张培基教授思路清晰、条理清晰,对往事依然记忆犹新。
张培基教授进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担任职业军事干部时遇到了很多麻烦。 他还要努力适应军队院校和地方院校教学管理的差异。 这给他所教的第一届研究生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他仍然记得他们的名字,并与其中一些人保持联系。 张教授在校期间主要负责研究生教学,教授翻译、函授等课程。 他所使用的教材全部是他自己编写的,可以说为英语学校的教学资源做出了“重大贡献”。
张培基先生,90岁
张教授多次强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语言教学的独特优势和重要性,高度重视加强学生的基础语言训练。 为了适应时代不断发展的新变化,张培基教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个人水平。 改革开放后,张培基教授曾在美国、加拿大、荷兰、日本等多所大学担任访问学者。
在谈到学校的硬件建设时,张培基教授连连称赞学校变化很大,特别是新的图书馆大楼。 “很少有大学有这么好的图书馆!” 张教授慈祥的眼神里充满了深沉的情感。 的宽慰和喜悦。 “问题仍然存在”,张教授从高等教育长远发展的角度指出了他的担忧。 “目前,学校正在扩招,班级数量比他在校时增加了三分之一左右,这会影响外语教学质量吗?” 对于一个八旬老人来说,在照顾好自己的同时仍然保持对教育和大学的热情是很少见的。 一颗真诚的心。
张培基教授希望学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更加重视英语教学。 有理由相信,学校一定会像张培基教授所说的那样,“成为一所真正的高等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