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全国1193万考生迎来一年一度的高考。从1952年新中国第一次高考开始,高考已走过数十年,但它依然是不同时代人们的青春记忆。年年花一样,年年人不同。在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特殊”的高考岁月成为人们难以磨灭的记忆。
6月7日,北京陈经纶中学考场,老师们为即将进入考场的考生加油。新华社供图
1952年:中国第一次高考
1952年,新中国第一次高考拉开帷幕,全国约7万人走进考场,高考制度正式确立。
1952年,高考考生要参加语文、数学、化学、中外史地、物理、政治知识、生物、外语(俄语、英语)八门科目考试。考上高考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因为录取名单会在《人民日报》的“号外”刊登。如果想知道自己是否被录取,还是要去报纸上查。在报纸上刊登考生姓名的做法,一方面方便考生查阅,另一方面也是中国“科举”“发榜”传统的延续,向天下公布,以示公平。
1952年高考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新旧招生制度的分水岭,中国高考时代由此开启。
1977年:唯一一次冬季高考
1977年网校头条,北京,参加高考的年轻人正在认真答题。(新华社图片)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关于1977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宣布当年立即恢复高考。1977年高考也因此成为我国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
高考恢复,让数千万中国青少年看到了希望。很多人翻出之前没有扔掉的课本,新华书店刚到的书很快就排起了长队购买。工厂、农村、机关、学校、千家万户,到处都是讨论试题、温习功课的人们。父子同桌做题、师生一起复习、兄弟互帮互学的场景,令人感动。
今年的高考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特殊的一次高考,报考人数达到千万,考生年龄跨度较大,从十几岁的十几岁到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一应俱全。
2003年:高考从7月提前到6月
2003年6月7日,北京第十五中学,参加高考的考生等待进入考场。(新华社记者李俊东摄)
从1979年起直至2002年,除1983年以外,每年的高考都在7月7日至9日举行。多年来一直在7月举行的高考,从2003年起提前到6月。
其实,早在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就决定将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从2003年起定为每年的6月7、8、9日。这是因为7月份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普遍较高,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备考和组织阅卷工作造成影响。社会各界要求提前高考时间的呼声日益强烈。
教育部对此进行了10多年的研究,并要求中国气象局协助提供全国各省(区、市)5年特定时段气温、降水、洪涝灾害、台风等分布及对比数据。教育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终讨论通过了《关于调整高考时间的方案》高考为何定在6月7日8日,将高考提前至6月份举行。
2008年:首次推迟高考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当时距离高考只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方面是紧迫的灾后重建工作,另一方面还要保障幸存者的高考之路。
最终,四川、甘肃两省经教育部批准,决定延期成都、德阳、广元、雅安、阿坝州等6个重灾区40个受灾严重县(市、区)高考,定于7月3日至5日举行,其他地区高考时间不变。本次延期考试涉及考生12万余人,这也是一次特殊的延期考试。由于灾区仍有不时发生的余震,延期考试的考生大多在方舱参加考试。方舱设立在地势平坦的露天运动场高考为何定在6月7日8日,可以随时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