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赞赏上海在北京、安徽、内蒙古宣布暂停春季高考后,仍能继续为考生提供多元选择。在我看来,春季高考的设计,对于打破我国“一考定终身”的传统高考录取制度,有着积极意义。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春季高考并未被赋予与秋季高考同等的地位,导致春季高考缺乏号召力,甚至被贴上“不及格生”、“冷门专业”的标签。在目前春季高考不冷门的局面下,我们必须思考春季高考的出路。
鉴于目前秋季高考地位十分稳固,将春季高考按照原计划改为全民考试、很多一流大学也录取学生的考试,不太现实,但配合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春季高考可以重获新生。
在上海,目前高校自主招生大致包括三类,一是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各自主选拔录取500个名额,通过学校笔试和面试考核,取得预录取资格的学生,须按规定参加高考,但高考成绩仅作为录取的参考;二是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财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等8所学校5%的自主招生,取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若参加高考网校头条,将获得不同的录取优惠,如高考成绩在一本线以上或低于学校当地录取线20分;三是高职院校自主招生。 2008年,上海市16所高职院校在沪开展自主招生,招生名额共计10000个。
上述自主招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生和高校在招生过程中的选择范围。但同时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学校面试的公平公正性问题在不以高考成绩作为录取重要依据的自主选拔录取中尤为突出。因为即便是发达国家,高校在申请入学时春季高考有前途吗,也往往要求申请者提供权威的学术水平考试成绩,如美国大学要求本土申请者提供SAT成绩或ACT成绩。这些成绩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自主招生的公平性。高校根据学术水平考试成绩、中学课程成绩、中学综合成绩、大学面试考核等进行录取;二是考生考试费用。很多高校自己举办自主招生考试,而且大部分考试基本还是科目考试春季高考有前途吗,让学生疲惫不堪。对于想参加其他高校自主招生的学生来说,有时还要支付不少的交通费用。 笔者多次呼吁,自主招生不能单独进行,开展自主招生的高校可以联合举办自主招生考试,如985高考、211高考、高职高考等,以共同笔试的形式进行,在此基础上结合申请人高中阶段的学业成绩,视情况组织大学面试、录取。
将春季高考转化为学业水平测试或许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在上海,这种学业水平测试可以直接服务于所有参与自主招生的高校(也可分为本科和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高校可以对申请者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设定要求,并根据其他申请者的表现进行自主录取。这不仅解决了自主招生的公平性问题,也降低了考生的考试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探索组织学业水平测试的经验。在目前情况下,我国各地已经实行的“学业水平测试”,本质上是学科考试(类似联考),而不是真正的能力水平测试。将春季高考转化为真正的水平测试,将是对高考制度的一大贡献,为我国高考全面改革积累有益经验。若能如此,春季高考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