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书院制继承了古代书院“德才兼备、因材施教、相互学习”的传统,融入了西方住宿式书院“导师制、选课制、分工制”等特色,创建了“书院+书院”双重管理的新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2021年以来,海南大学探索推进书院制、完全学分制、协同创新中心三大改革,三者相互支持、协同推进,激发学校内生发展动力。
按照方案,海南大学各学院学生构成采用“三跨”模式,即宿舍楼内学生实现跨学科类别、跨教育层次、跨中外生,促进学生在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中产生“大熔炉”化学反应,发挥混宿、交叉融合的作用;各学院运行机制采用“三自主”模式,即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师生自主交流、思想政治工作自主开展,发挥学生宿舍的育人功能。
育人与培养人才的双向旅程
——海南大学实施学院制改革探索跨越式改革创新路径
“要支持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4.13”以来,海南大学牢记谆谆嘱托,抓住海南自贸港建设重大历史机遇,落实教育部、海南省“共建”海南大学和海南省委、省政府“汇聚全省力量办好海南大学”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支持引领、特色制胜、高水平嫁接、开放创新”的办学理念,敢于冒险尝试、勇于创新,持续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校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全学分制、书院制、协同创新中心三大改革举措,是海南大学根据高等教育规律,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出的一条跨越式改革创新路径,旨在构建书院-学院-协同创新中心“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格局。三大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让各班子回归“主责主业”,让专业的人专心做专业的事情,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更高质量的育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进一步总结和展示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好地让大家理解三大改革的内在逻辑,服务学校中心工作,促进师生发展,海南大学将围绕三大改革推出系列专题文章,本期将重点介绍书院制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大学教学,要有教有作英语作文网,有学有学。”4月16日,在热烈的掌声中,海南大学书院制改革正式启动。
“主业”与“生活学习”的有机融合、学生群体中全新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教书育人与学生成长领域有效拓展……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学院建设正当其时。
从“书院制”改革背景谈起
2022
“什么是学院?”“学院制度如何运作?”“学院制度会给学生带来什么?”面对新理念、新举措,很多师生感到困惑。
“书院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在一生中实现最快成长的境界。”海南大学党委书记傅宣国介绍,现代书院制度传承古代书院“德才兼备、因材施教、相互学习”的传统,融合西方住宿制“导师制、选课制、分工制”等特色,采用“学院+书院”双重管理的新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现代书院制具有组织机构系统化、导师指导专业化、宿舍功能多样化、通识教育系统化、第二课堂内容丰富化、学生社区服务便捷化等特点。”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骆清明表示,书院制能较好地适应或解决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不平衡、师生交流不足、个性化培养不足等局限性,对它的探索早已存在,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新潮流”。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依托书院、宿舍等学生生活园区,探索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改革”。这标志着书院制探索从各高校的自发行为上升为国家政策,明确了书院制探索的合法性和重要性,书院制的目标从促进师生交流上升为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机制改革创新的阵地。
“书院制”的推行势在必行海南大学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应当
2022
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从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国家教育政策导向以及各高校的教育实践成果来看,书院制并不一定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生管理的必然模式。但从海南大学的教育定位和人才培养路径选择来看,通过创新书院制培养创新人才,以创新人才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实施书院制改革是必然且必要的。
从学校定位看,海南大学作为海南唯一的“双一流”高校,服务海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海南大学的定位就是“落实人才培养根本任务,加快创建与海南自贸港发展相适应的一流大学”。明确学校要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和海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面融入海南自贸港建设,积极走出去,扎根海南办学。学校定位决定了学校必须把培养适应自贸港发展的一流人才作为根本出发点。
海南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和南方养殖、深海海洋、航空航天三大未来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传统的专业细分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利于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海南大学必须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多层次、全方位、系统的人才培养改革,促进交叉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才能更好地服务海南社会经济发展。学院制的特色才能更好地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满足学校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从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改革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然选择。海南大学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必须重塑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跨越,需要一种能够回归教育本质的新型教育模式和机制,聚集和吸引师生到位、履职尽责、专心学习。海南大学推出全学分制、书院制、协同创新中心三项改革,首要任务就是让各类人员回到岗位,回归到主责主业。书院制改革实施后,学院可以从以往繁琐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等任务上,有利于第一课堂的投入和质量提升; 而学院注重第二课堂育人,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本科教育体制的不足,促进学校各方面、各领域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向“德育”中心汇聚,打通“立体育人”的最后一公里。
从学校优质人才培养看,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新阶段。大众化新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才培养个性化,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帮助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此,学校探索并进行了全学分制改革。但在全学分制下,学生所学的专业、所选的课程都成为个体行为,出现了行政班、专业班、课程班等多种班级结构,班级、年级的概念逐渐淡化。传统的部门制难以满足工作需要,这就要求学生工作要改变传统的行政顺序垂直向下的学生管理模式和仅以专业学习为主的育人模式,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型育人管理模式。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建立以学生社区、学生宿舍为主要基地的“书院制”。
书院制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文理结合、专业互补;拓展了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成长的空间;各类社会组织、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舞台。从一定程度上讲,书院制的实施不一定需要与完全学分制的实施相协调,但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必须有书院制相伴随。因此,书院制是完全学分制的“最佳搭档”,是完全学分制实施的前提,是海南大学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和必要状态。
明确“育人内涵”既是目标,更是责任
2022
“要了解一个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到他们最常学习、生活的地方去。”不少一线辅导员都有这样的感受:总感觉做工作不能深入学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像是“隔空对话”,无法落到实处。
的确,如何打通“立体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如何适应海南自贸港建设开放需要?如何全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学院制度改革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展现了高等教育服务人才强国战略的进取精神。
学院体制改革旨在以完全学分制保障人才培养“个性化”,把学院建设成为学生成长的自主家园、师生交往的自由空间;学院建设方向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自主发展、矛盾问题自主解决为目标,同时以“学科交叉、本硕结合、中外融合、个性成长”为育人模式,着力培养和造就个性化发展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听到学校要改革书院制,我们都十分期待,希望认识更多伙伴,体验不同的专业课程,这样的书院会更有意义。”刘英是海南大学2021级旅游管理班学生,也是晨曦书院的成员。学校还成立了15个实体书院,各年级、各阶段、各类学生都纳入书院体系。全校4万余名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全部划入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职能也由书院调整到学院。
“‘一步到位、全员学院’的做法,在国内高校推行学院制改革过程中,尚属首例。”罗清明说海南大学学生工作管理系统,这不仅得益于学校的胆识和见识,更基于学校对三大改革的深入谋划和精准决策。
据了解,海南大学优先改造宿舍330栋,总面积7万余平方米。学院规划建设学生自修室、师生研讨室、心理站、就业指导室、党员之家、义班活动室、社团活动室、同伴活动室、创新创业室、学生工作室、学生自治委员会办公室等功能用房,以及一站式服务大厅、文创空间、音乐空间、自助阅览亭、辅导员工作室、影视室等共享空间,供师生免费使用。
此外,学院跨区自治,实行“三三制”育人管理模式。学院学生组成采用“三跨”模式,即宿舍楼内学生实现跨学科类别、跨学历层次、跨中外学生,促使学生在相互学习借鉴中产生“大熔炉”化学反应,发挥混宿交叉融合作用;学院运行机制采用“三自治”模式,即推动学生自我管理、师生自我交流、思想政治工作自主开展,发挥学生宿舍育人功能;同时全员参与,实现各治理中心高度协同。构建以校领导担任学院第一任院长、学院行政副领导兼任学院行政副领导的学院领导体制,确保“机关—学院—学院”高度协同。
多管齐下是共同努力也是共识
2022
“学校以学生个性化成长为导向,聘请专业教师、优秀校友、校外专家分别担任学生学业导师、校友导师、校外导师,构建全员育人团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与导师有充分、自由的交流。”海南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刘玉富介绍,书院制强调“共育人”,让“名师”带领“书院学子”,把全员育人力量推到学生第一线,统筹校外教育力量,实现各方“共育人”。
如何处理好“学院”与“学院”的关系?“两个学院的职责分工要明确,学院负责思想政治教育,负责党团建设、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日常事务管理等学生工作;学院负责专业培养,负责专业教学和学术研究。”刘玉富说,学院制建设旨在建立全程协同体系,构建两个学院协同育人机制,学院与学院之间定期交流,实现学院与学院之间全程“共商”。
如何实现“共促”,全方位促进学生全面培养?海南大学教务处处长邱希光介绍说,学校实行“终身一策”,启动“定制教学菜单”,即以“全学分制”为抓手,优化专业教育供给,鼓励学生根据个人成长规划和兴趣爱好,选修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同时依托“协同创新中心”,鼓励学生加入跨学科科研团队,开展科研训练和创新实践,促进专业教学、学术研究、通识教育和实践教育“多线发力”,实现学生成长的全方位“共促”。
负责紫金书院工作的海南大学辅导员闫平正在思考自己所辖区域下一步的学生工作。按照学校安排,他将负责海淀校区紫金公寓一期4号楼、5号楼及C单元的学生工作。“书院把学生专业基本情况梳理清楚了,如何做好学生专业发展、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实习实践基地等工作,是我得花大力气去思考、去谋划的。”闫平说,书院建设将与专业学习、党团建设等统筹考虑,建立“共商共建、两院共管、协调”的联系机制,构建网格化学生组织管理体系,实现学生事务管理“共建”全覆盖。
近期,各学院正通过专题会议探讨学院文化标识体系,希望将校精神、校训、先进文化等充分融入学院空间载体和各类活动设计中,让学生在学院文化的浸入中,实现学习、生活、成长的全景式“共享”。此外,各学院致力于打造学院公共空间,建设心理咨询、师生交流、讲座沙龙等共享空间,在学院内配备自助打印机、自助售卖机、自助阅览亭等自助服务设备,满足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需求。打造线上线下服务大厅,精准高效对接学生需求,实现学生事务“一条龙服务”和“一站式办事”。
下一步,海南大学将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育人导向,探索与改革并举,着力重构学院师生学习生活共同体,不断创新学生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海南自贸港高校政治保障阵地和人才培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