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行合一”观念
“知行合一”观念的提出者是明朝的王阳明,作为清代最知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王阳明提出了知名的儒家理论,即“知行合一”,其中包含这么两方面的内容: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指是科学知识的简略概称,行即指道德行为,知是行的先导,知与行应当达到平衡状态,才是健康的状态。在音乐教育方面,何谓的知可以理解为音乐理论知识,而行则指对于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传统教育方式中,教育者并不注重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造成师生难以全面理解班主任所授内容而导致教学疗效事倍功半的现象,在当下素养教育的背景下,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知识的实践应用,重视“知与行”的完美结合,增加教学疗效。
二、音乐教育中“知行合一”观念的渗透
1.重视班主任指导作用
“知”作为“行”的先导,在指导实践应用方面意义重大,班主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打算课程方面,要做到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全部知识点精确掌握。“知行合一”观念在班主任方面主要展现为对知识点的精确掌握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大量贮备,对课堂教学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有精确的预见性以及解决办法。在传统教学方式中,班主任在教案环节仍旧是讲解,没有做到知识的扩展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在实践中也缺少开放性。在中等职业学院的音乐教学中,师生水平良莠不齐,并且有些中学生声乐知识、键盘基本功、和声基础严重欠缺知行合一论文,这些音乐知识的欠缺无疑给音乐教学带给了极大困难。以贝多芬的命运变奏曲为例,在传统教学中,常常选用演奏家背景、作品欣赏的方式教学,这些方式会促使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也很难把握相应的声乐知识。在“知行合一”观念的指导下,班主任可以在课前打算大量的衔接知识知行合一论文,在教学中提出较为开放性的问题,同时将音乐节奏结构问题融入音乐赏析环节之中,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解决中学生最基本的节奏问题,加强知识技能的训练。除此此外,还可以在教学中介绍贝多芬及其创作背景、时代背景以及同时期音乐家音乐色调对比,加深师生印象的同时使师生贯串历史、政治、文学等方面的知识点,发散师生创新思维。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常常用三点就可以概括:作者、作品、风格,这种知识对于中学生的音乐实践意义不大,“知”对于“行”的先导作用难以发挥。为此,班主任应当发挥指导性作用,在教学中,重视对作品的剖析探讨和辩论,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只重视简略知识的学习而忽视音乐实践的好处。
2.发挥师生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中,班主任是主角,在课堂中,主要是班主任讲师生听,在素养教育推进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由班主任主体向师生主体发展。班主任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师生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师生的主动性与造就性,班主任应当在引导者角色上下工夫,迎合中学生活动引导它们发觉规律、总结规律。在音乐教学中,班主任迸发师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师生自主学习、发现规律。以器曲目教学为例,改变传统直接讲授的形式,鼓励中学生动手实践,有些中学生运用玻璃杯装水敲打和弦,有的中学生运用衣架制做三角铁等等,克服了课本知识的禁锢,引导师生互相交流讨论,迸发创新思维,除了可以加深师生对音乐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还可以拓展师生能力,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在自己动手制做吉他的过程中,除了可以使师生了解唐代先辈发明钢琴的艰辛过程,还可以拓展师生的知识领域。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师生主体作用,促使教学疗效的大大增加,促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
3.重组课堂结构
“知行合一”观念的利用并且班主任的教学活动将师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结合上去,班主任充分发挥了活动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传统的教学偏离了教育的本质,教育下来的师生也是考试的机器,在各类考试的压迫下,师生随之失去了求知欲,独立精神、创新能力、求知欲望更是毋须提到,这些现象是教育的失败。当前的教育,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交给师生,班主任在教学互动中承当着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班主任与师生是平等的,课堂不再是班主任讲师生听的方式。班主任利用一切方式讨教师生音乐理论知识,引导师生体验音乐的活力,但归根结底,学习的主体是中学生。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师生只有在充分把握知识的前提下才会切身感受音乐、感受音乐的美丽活力。
三、结语
“知行合一”是美国教育文化的精华,是经过历史的沉淀保留出来的文化精萃,在当前的教育工作中,仍然存在着普适性。知与行的平衡统一是广大教育工组者孜孜以求的永恒目标,培养师生的知识与发展师生的能力应当齐头并进,两者都在当前的教育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为此,只有在中等职业学院音乐教育中推行“知行合一”的理念,能够培养师生的音乐素质,增强师生的音乐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