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校课程

移动资讯

扫一扫
关注网校头条
掌握一手资料
免费试听
  • 今天
    简单学习网初中语文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简单学习网初中数学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简单学习网初中英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简单学习网初中全科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简单学习网中考试听课程送大礼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新东方在线初中语文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新东方在线初中数学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新东方在线初中英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新东方在线初中实验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新东方在线中考试听课程送大礼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开课流程: 注册会员 → 免费试听 → 选课报名 → 支付学费 → 再登陆听课

您现在的位置:网校头条 > 中考 >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来源:网校头条网络整理 2023-09-12 14:54:01

4.加深理解,学生互相指一指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我们认识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请同学们拿起圆柱指给旁边的同学看看。

【设计意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安排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学圆柱各部分的名称等最基本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体验通过自身努力获取知识的成功感,同时也为后面自主探索圆柱侧面展开图的特征做好准备。】

三、猜想验证探圆柱

1、以制作一个圆柱的话题为主线,探索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特征。

如果要做一个这样的圆柱,需要剪出哪些图形来制作呢?

除了需要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做圆柱的底面以外,那侧面应该用什么图形做呢?同学们猜一猜,如果把侧面剪开,展开后可能是什么图形?动手剪一剪看。

怎样剪才能得到长方形?

(通过猜想到动手操作,验证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得到长方形。)

2.探索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和高的关系。

为什么剪出来的长方形有长有短、有宽有窄?长方形的长和宽究竟与圆柱的什么有关系呢?同学们讨论讨论。

3.汇报并总结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特征。

小结:把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高剪开,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配合课件演示)

4.借助练习巩固特征,并从中渗透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其他情况。

⑴ 根据圆柱的侧面选择合适的底面。

⑵ 根据圆柱的底面选择合适的侧面。

【设计意图:以制作圆柱为主线,通过动手操作、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索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特征,这是从认知几何到实证几何的过程。首先让学生掌握侧面展开的一般情况沿高剪开得到长方形;然后再通过练习题的方式将侧面展开的特殊情况(正方形)及其他情况(平行四边形和不规则图形)加以延伸,在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的前提下做到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有益拓展。】

四、梳理新知用圆柱

1.梳理新知。

⑴ 师导。

同学们看,我们今天学到了关于圆柱的什么知识?

⑵ 生谈。

请同学们当推销员介绍一下你所认识的圆柱

2.运用新知。

⑴ 基本练习(以书面的形式出现)。

①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 )面,它们是( )的两个圆。

②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 )面。

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圆柱有( )条高,它们的长度都( )。

④ 如果把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 )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 ),它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 ),宽等于圆柱的( )。

⑵ 判断说明。

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圆柱,为什么?

3.回归生活,发现圆柱。

在生活中,你看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设计意图:梳理新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先由老师引导总结的目的是为了照顾全体,再让学生互相介绍今天所学的知识,是为了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而练习的设计则分为三个层面,先是通过书面练习及时检查全体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在这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接着让学生带着新知回归生活,发现早已存在于自己身边而未曾察觉的圆柱形物体,从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欣赏了解悟圆柱

1.欣赏自然界以及人类生活、生产中有关圆柱的图片。(课件演示)

圆柱在咱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柱的世界

2.介绍圆柱的高在生活中的其他叫法。

(高的别称是知识的拓展,也是为后续学习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做准备。)3.感悟圆柱,畅谈收获。

同学们,只要我们用发现的眼睛看生活,其实,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数学,看完刚才的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放大圆柱的内涵介绍可乐罐的奥秘。

有没有发现可乐、百事、雪碧、健力宝等等的这类罐装饮料,它们的形状、大小都是一样的,这里面就隐藏着关于圆柱的商业秘密,想知道吗?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圆柱的图片,让学生知道原来自然界里到处都有圆柱,只是我们没有留意、没有发现而已。而聪明的前人早已意识到圆柱的独特之处,并懂得将其特征运用在生活和生产当中,从而使学生感悟到圆柱(数学)那无穷无尽的魅力和人类智慧的无限。最后介绍可乐罐的奥秘,是为了将学生对圆柱的认识面再往深层次扩大,惊叹数学的奇妙之余,达到课尽,而意未尽的效果,促使学生越来越喜欢数学】

六、学以致用做圆柱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利用课本第147页的图样,自己动手做一个圆柱。

【设计意图:学是为了用。所谓数学来源于生活,最后还得学会用回生活,这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以做圆柱作为课后的作业,一是提供了巩固圆柱最基本的特征和学以致用的机会;二是让学生有一个亲身体验做一个圆柱的过程,为课外创造一个交流数学的话题。】

板书设计:

认识 圆柱

2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无数条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

【设计意图:简明扼要,突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整理新知;设计别出心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教学效益。】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算式的特点,引出倒数的意义,并能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2.学习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理解倒数的意义及互为的含义。

2.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发兴趣,引出概念

1.投影。哪个同学和老师比赛?谁说得快?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说得这么快吗?这两个因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这节课老师就要把这中间的奥秘告诉你们,相信你们得知后比老师说得还快。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倒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2.同学认真观察每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板书:乘积是1 两个数

3.你还能很快说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吗?你为什么说得这么快,有什么窍门吗?

生:两个数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就可以了。

师:说得好,因此我们把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把板书补充完整)

4.举例说明,什么叫互为倒数?

师:3是倒数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你们说得对,谁能说出几组倒数?

同桌互相说,每人说两组。(指名说)

问:怎样判断他们说得是否正确?

生:看这组数的乘积是否是1。如果乘积是1,这两个数是互为倒数;如果乘积不等于1,这两个数不是互为倒数。

5.思考:1的倒数是几?为什么?0有倒数吗?为什么?

板书: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二)求一个数的倒数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倒数的意义,也能正确地判断出两个数是不是互为倒数。那么怎样找出一个数的倒数呢?

1.出示前面的投影,找特点。

观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把观察到的结果同前后同学交流一下。

问: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是分子、分母交换了位置。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根据这一规律,你们试着做一做下面的题。

学生说老师板书:

3.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前后、左右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谁来给同学们汇报一下?(2~3名)

板书:求一个数( )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问:老师为什么要空出一些地方?

生:0除外。

问:为什么要加上0除外?(板书:0除外。)

问:你们现在知道一上课时,老师为什么说得那么快了吗?奥秘在哪儿?你们已经知道了方法。如果给你一个数,你能很快写出它的倒数吗?比一比看。

4.课堂练习。

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35的倒数是怎么想的?

问:2的倒数是几? 10的倒数呢?怎样又对又快地写出一个自然数的倒数呢?

5.写出1.5的倒数,怎样做?

(三)课堂总结

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倒数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判断两个数是不是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还有什么问题?

下面我们一起做几道题,检验一个我们这节课的知识是否真正掌握了。

(四)巩固练习

1.投影。

问:怎么填得这么快,你是根据什么填的?

问:①谁能回答?

②你根据什么填的?

③为什么根据倒数的意义填?

看下一组题:

问:怎么填?根据什么?与(2)有什么不同?

师:所以做题时要认真审题,看清符号,千万不能出审题错误。

2.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课本24页第2题做在书上,用线连接,投影订正。)

3.判断下面各题。对的举,错的举,并说明理由。

投影出示:

(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2)2.5和0.4互为倒数。 ()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2.5和0.4乘积是1,所以是对的。

(3)因为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 ()

问:错在哪里?

问:错在何处?

问:这道题错在哪了?

生: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道题是3个数的乘积是1,所以错了。

4.游戏。

每个组第一个同学手里有一块小黑板,上面都有6个数字。每人写一个数的倒数,写完后传给你后面的同学。如果后面同学发现前面的题做错了,你可以改,再做下一题再向后传。最后一名同学做完后迅速把小黑板拿到前面来。哪一组又对又快做完,哪一组就是优胜。

评比表扬优胜,找出谁给前面的同学改了错。

(五)作业

课本24页第3,5,6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这节课的设计思想首先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一上课就采取了师生比赛填空的方法,使学生产生疑问:老师为什么说得那么快?有什么窍门?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起来了,他们迫切地想听完这节课,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这样,一上课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在课的最后,又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设计练习,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这节课还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新授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每道算式,找出共同点,引出倒数的意义。而后又让学生自己观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变化规律得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听说过“杠杆原理”吗?知道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吗?可能大家都没有想到,杠杆原理的背后隐藏着数学原理,那就是反比例关系。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实验来体验它的奥秘吧。

⊙实践与操作

1.明确提出活动要求。

“有趣的平衡”活动由三部分组成。

(1)制作实验用具。

(2)探索规律,体验“杠杆原理”。

(3)应用规律,体会反比例关系。

2.小组合作,自主活动。(教师巡视,适当点拨)

3.展示制作实验用具情况。

4.汇报探索到的规律。

观察实验二、实验三的操作过程,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生1:如果左右两个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只有把它们移动到与中点距离相同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

生2:若满足“左边所放棋子数×左边的刻度数=右边所放棋子数×右边的刻度数”,则竹竿一定平衡。

生3:在“左边所放棋子数×左边的刻度数”的积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右边的刻度数增大,所放棋子数反而减少;右边的刻度数减小,所放棋子数反而增多。

生4:在“左边所放棋子数×左边的刻度数”的积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右边所放棋子数和所在的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

5.活动小结。

“左边所放棋子数×左边的刻度数=右边所放棋子数×右边的刻度数”,在物理学上,这个规律叫做“杠杆原理”,拴绳的那个点就是杠杆的支点。

⊙典型例题解析

你能利用杠杆原理算出左边物体的质量吗?

分析 根据杠杆原理“左边物体的'质量×左边物体与支点的距离=右边物体的质量×右边物体与支点的距离”进行解答。

解答 500×5÷2=1250(g)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本_教材课本六年级数学下册_6年级下数学课本

⊙探究活动

1.课件出示探究内容。

星期日,爸爸带小明和妹妹到公园去玩跷跷板,小明体重44 kg,妹妹体重35 kg。如果要让跷跷板两边平衡,至少可以想出几种办法?

2.小组讨论、分析、解答。

3.交流、汇报。

(答案不唯一)

⊙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杠杆原理。

板书设计

有趣的平衡

有趣的平衡:左边所放棋子数×左边的刻度数=右边所放棋子数×右边的刻度数。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准备:教师与学生每人带一个圆柱,教师给学生每4人小组发一个纸制的圆柱。每位学生准备好制作圆柱的材料。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与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谁能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相对的两个长方形完全相同,长方体的高有无数条。)正方体呢?

谁能说一说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

二、 新授

教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圆柱。

1、 初步印象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用眼睛看,用手摸,说一说圆柱与长方体的有什么不同?

(圆柱是由2个圆,1个曲面围成的。)

2、 小组研究: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与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3、 交流和汇报

(1)关于两个圆形得出:上下2个圆是完全相等的圆,它们都是圆柱的底面。

(2)关于曲面得出:它是圆柱的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着斜线展开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回顾和整理“数的认识”的过程。

2、能对学过的数进行较系统的整理,进一步掌握数的知识,发展数感。

3、积极参加自主整理的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课前预习:

小组合作,交流整理:

回顾以前学过那些数,各举五例。分析不同类数之间有何关系。

教学过程:

一、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回忆数的认识

1、回顾数的意义。

师:你学过那些数?

(生回答)

师出示卡片,生齐读。师:举例说明这些数可表示什么?

(生回答)

2、数的分类。

完成问题(1)。

师:把上面的数填到合适的位置

(生回答)

师:每种类型的'数,除了上面几种类型,你还能举出其它的吗?

(生回答)

3、数的互化

呈现表格,完成数的互化,交流做法。

4、数的大小比较。

学生自主完成。

5、适时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复习到数的哪些知识?

(生回答)

二、整理回顾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

1、引出问题。

师:小明的爸爸年龄数的十位上是最小的合数,个位上的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且年龄是小明的五倍,同学们能猜出小明和他爸爸的年龄吗?

(生回答)

以上问题,我们运用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倍数和因数)

明确:我们一起回顾和整理倍数和因数。

2、小组合作,梳理知识。

师:以小组为单位,将学过的“倍数和因数”知识整理下来。同学们认真讨论,由组长记录,一会儿我们要比一比,看一看哪一个小组整理的更加完整、科学合理。全班交流。

整理完善知识结构。

师: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为什么先学因数和倍数?

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

师:倍数和因数是基础,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今天整理出来的倍数和因数脉络图使这部分知识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

三、复习正数和负数

师出示亮亮家4月份收支情况记录。

学生阅读题目内容。

出示问题(1)。

提醒学生估算时要注意的问题。(生回答)师:(生回答)师:(生回答)

出示问题(2)。

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学生自主完成问题(2)。

全班交流。

交流时重点关注怎样用正负号表示收支情况,以及怎样基数按每次结余。

四、人民币上的号码

1、让学生拿出自己身上的人民币。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你的经验大胆回答。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问题?

六、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回顾和整理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过程。

2、能对四则运算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运算定律进行归纳和整理,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3、体验自主整理数学知识的乐趣,提高计算能力。

课前回顾:

我们学过那些计算?分别写出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的算式各一道,并计算出结果。小组内交流计算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四则运算

1、师:回想一下我们学过哪些计算?

生回答。

小组长汇报本组在课前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2、议一议

出示问题(1)生归纳整理。

出示问题(2)生举例说明0和1在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生整理汇报。(注意提示0不能做除数)

3、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加法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

生回答。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归纳出加减法互为逆运算。

同样的方法总结乘除法的关系。

说一说

师:上述关系在计算中有哪些应用?

启发学生回答,(进行验算、解方程等)

二、复习四则运算和运算律

1、师:我们学过的运算律有哪些?

小组讨论,自主总结,并写出字母表达式。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计算后交流做法,注意能简算的要简算。

3、估算。

先让生独立思考并判断,再回答是如何判断的。

师生共同讨论怎样想,需要几个步骤。

计算问题(2)时可用竞赛的方式,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三、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回顾了什么内容?需要注意什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复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教学例6。

六年级有三个班,每班有2个班长。开班长会时,每次每班只要一个班长参加。第一次到会的有A、B、C;第二次有B、D、E;第三次有A、E、F。

请问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

1、 通过读题你能判断出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

学生很难做出判断。

2、 可以用什么方法把题意给整理、表示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把题意表示出来。

如:用“∕”表示到会,用“○”表示没到会。

A B C D E F

第一次 / / / ○ ○ ○

第二次 ○ / ○ / /

第三次 / ○ ○ ○ / /

3、引导提问。

(1)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看出什么?可以看出:A只可能和D、E或F同班。

(2)从第二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出什么?可以判断:A只可能和D或E同班。

(3)从第三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出什么?可以判断:A只可能和D同班。

4、那么B和C分别与谁同班。

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可以看出,B只可能和E或F同班。

所以,C只可能与E同班。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八第5~7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教学内容:教材55页的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的第3--5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究根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上画出相关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并能根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准确画出相关物体的位置。

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本_教材课本六年级数学下册_6年级下数学课本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以灯塔为中心的平面图。

(1)以灯塔为中心,灯塔的上、下、左、右分别表示什么方向?

相机指出:东——E 西——W 南——S 北——N

(2)在图上指出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的`方向。

2、如果知道灯塔北偏东40°方向20千米处是清凉岛,你能在图上表示出清凉岛的吗?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根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准确画出相关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二、展开

1、明确清凉岛的位置。

(1)题目中告诉我们清凉岛在哪里?

(2)你能在图上指一指清凉岛的大致位置吗?

自己在图上指出来,并和同学交流一下。

2、探究操作。

(1)怎么在图上画出清凉岛的位置呢?

在小组中讨论后全班交流。

使学生认识到要先画出表示方向的射线,再确定灯塔到清凉岛的图上距离。

(2)怎么画出北偏东40°的射线?

各自用量角器在图上画一画,边画边思考:应该怎么摆放量角器,怎么看量角器上的度数?

指名上黑板画,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摆放量角器。

让学生说说画表示方向的射线时要注意什么?

(3)怎么确定灯塔到清凉岛的距离?

图中告诉我们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清凉岛在北偏东40°方向20千米处,图中清凉岛的位置在灯塔处沿北偏东40°方向的射线几厘米的地方?怎么想?

各自计算后指名汇报:20÷5=4(厘米)

追问:为什么用20÷5就是图上距离了?

引导学生在图上标出清凉岛的位置,并与同学交流。

3、试一试

(1)出示题目要求:在灯塔南偏西30°方向15千米处是红枫岛,你能在图中表示出它们的位置吗?

(2)各自独立完成。

(3)组织全班交流,重点交流画南偏西30°方向的射线的方法和所确定的位置。

三、练习

1、讨论“练一练”

(1)看图说一说:图上熊猫馆在猴山的什么方向,距离是猴山多少米?孔雀园呢?

自己先算一算实际距离,然后与同座位的同学说一说。

汇报交流:熊猫馆在猴山的什么方向?距离猴山多少米?怎么算出来的?连起来怎么说?

孔雀园呢?

引导学生说出:熊猫馆在猴山北偏西60°方向120米处。孔雀园在猴山南偏东35°方向90米处。

(2)蛇馆在猴山南偏西45°方向150米处。怎么在图上表示出它的位置。

各自在图上画出表示南偏西45°方向的射线,再算出图上距离,最后标出蛇馆的位置。

练习后交流思考的方法和具体的画法。

2、讨论练习十二第3题。

(1)出示题目,理解题目所包含的信息。

(2)飞机A在机场的什么位置?

(3)飞机B、C、D、E分别在机场的什么位置?你能在途中表示出这四架飞机的位置吗?

各自在图上表示出来,然后汇报交流。

四、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4题和第5题以及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过程。

2.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获得学习的愉快体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带商标纸的茶叶桶、剪刀、小黑板或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体实物、剪刀、线绳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

1、谜语导入引出圆柱。上下一样粗六年级下册数学课本,放倒一推骨碌碌。(板书:圆柱)

2、(课件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师:上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指名说)

3、拿出你准备的圆柱形物品,举起来,大家互相检查,看看你们准备的都是圆柱吗?(教师也要认真观察及时发现不符的,如果有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指名说)预设:铁皮水桶、烟囱……

二、体验探究

1、认识圆柱

拿起你的圆柱,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圆柱有多少个面?再用手摸一摸,这些面有什么特点?也可以在桌上轻轻地滚一滚。

(1)学生观察,并用手摸表面、滚一滚。

(2)集体交流。好了,放好你的圆柱。你观察到圆柱有哪些特征?(指名说)

预设;

2、我发现了圆柱有三个面。(师:用手指一指都有哪三个面)

3、我发现了圆柱的的`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师:同意吗?那你们怎么知道这两个圆完全相同呢?有没有办法验证一下?(指名说)教师总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并板书:2个底面相等)

4、我发现了圆柱还有一个面,(师:这个面有什么特点?和上下两个底面有什么不一样?)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圆柱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并板书:曲面)

5、刚才大家观察的非常认真,那我们回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高),那圆柱有高吗?(有)谁来用手指一指或者用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圆柱的高?(指名说)

那你们认为一个圆柱有多少条高?(无数条)而且它们的长度怎么能样?(相等)

(3)刚才通过大家认真的观察,我们发现了圆柱的特征,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圆柱有两个(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它的(侧面)。圆柱有无数条高。

6、圆柱的侧面积。

(1)(出示)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圆柱)形状的茶叶桶,教师指圆柱的各部分学生说名称?

(2)那大家猜想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个茶叶桶的商标纸沿着一条高剪开,展开后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指名说)

预设:长方形、正方形

(3)那么大家猜想的对不对呢?下面就请大家睁大眼睛,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教师操作,学生观察)什么形状?(一起说)

师:对,我们把这个圆柱形茶叶桶的商标纸沿着一条高剪开,就得到了一个(长方形),也就是说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4)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仔细的想一想

我们得到的这张长方形纸与茶叶桶的侧面有什么关系?

①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②集体交流。(指名说,教师随即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5)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这就是我们一起推导出来的圆柱的侧面积公式,来,一起读两遍,记住它。

如果说我要求圆柱的侧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

三、实践应用

1、这个茶叶桶,如果让你求它的侧面积,我们需要哪些数据?指名测量,并计算。

2、29页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圆柱有一些认识了吗?你都有什么收获?(指名说)

五、拓展延伸

在我们推导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过程中,我们是将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高)剪开,得到了一个(长方形),从而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圆柱的侧面积公式。那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将圆柱的侧面沿一条斜线剪开,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呢?那根据这个图形,你也能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吗?大家课下动手去试一试。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教学内容:

课本第99页例9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7-10题。

教学目标:

懂得商业打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相同,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学重点:

按折扣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对折扣的理解,并正确列出算式。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春节假期是人们旅游和购物的好时机,许多商家都看准这一机会,搞了许多促销活动。课前我让同学们去了解一些商家的促销手段,有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信息。

刚才很多同学都说出了一个新的词:打“折”。同学们所说的“打八折、打五折、打七六折、买一赠一、买四赠一”等都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打“折”。

二、实践感知,探究新知

1、提问:看到“打折”两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全班交流。

小结:工厂和商店有时要把商品减价,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出售。这种减价出售通常叫做打“折”出售。

出示:华联超市的毛衣打“六折”出售。

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那如果打“五折”是什么意思?打“八折”呢?

小结:“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提问:一件衬衫打“八五折”出售是什么意思?打“七六折”呢?

质疑:刚才很多同学课前了解到的的信息中都有打“折”一词,现在请你说说你了解到的信息是什么意思?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打折信息的意思。

提问:说一说下面每种商品打几折出售。

①一辆汽车按原价的90%出售。

②一座楼房按原价的96%出售。

③一只旧手表按新手表价格的80%出售。

2、教学例9。

学生自己读题。

出示例9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取到哪些信息。

提问:你知道“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是什么意思吗?

提问“现价是原价的80%”这个条件中的8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要以哪个数量作单位1?这本书的原价知道吗?你打算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尝试。

全班交流算式和思考过程

解:设《趣味数学》的原价是ⅹ元。

ⅹ×80%=12

ⅹ=12÷0.8

ⅹ=15

答:《趣味数学》的原价是15元。

3、引导检验,沟通联系。

启发:算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你会不会对这个结果进行检验?

先让学生独立进行检验,再交流交验方法。

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可以求实际售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看结果是不是80%;也可以用原价15元乘80%,看结果是不是12元。

4、指导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成语故事》的现价与原价有什么关系,知道了现价怎样求原价。再让学生根据例题中小洪的话列方程解答。学生解答后交流:你是怎样想到列方程解答的?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的相等关系?你又是怎样检验的?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7题。

指名口答。

2、做练习十六第8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对学生解答的情况适当加以点评。

四、课堂总结

提问:回忆一下,打折是什么意思?一件商品的现价、原价与折扣之间有什么关系?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六第9、10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鸡兔同笼问题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的一本数学书《孙子算经》中,原题是:“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该书给出了一种典型的解法,即:兔数=腿数÷2—头数(94÷2—35=12),鸡数=头数—兔数(35—12=23);也就是教材中介绍的抬脚法。鸡兔同笼问题,二、三年级的学生奥数学过,五、六年级的学生教材中安排在数学广角中学,到了初中还要学。我也曾不禁想过:鸡兔同笼问题怎么有这么大的魅力,让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们都争相去学,其中蕴含了怎样的数学思想呢?可今天自己就要上这一课了,于是就带着问题研究本课教材,收集有关本课的材料,认真设计并实践了本课。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参考了几位专家的教法,结合自己班孩子的实际情况设计的教案在实践中得到良好的教学实效,现反思如下:

一、关注每位孩子的成长是成功的前提

鸡兔同笼问题既然作为奥数的内容,那它的思维含量必然很高,然而鸡兔同笼问题又作为六年级数学广角的内容,势必让每个孩子对这类问题都应有各自能够理解的方式去掌握,而不能一味地追求最优化的方式。课堂上从列表的枚举法入手,接着利用尝试法再到假设的算术法,不仅从思维上层层递进,更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起点和成长体验,是本课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

二、关注课堂的互动、生成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

课堂是师生双边的交换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活动。课上,教师与孩子们交流不耐烦,很是专制的强调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会限制学生的能动性和思维的发展,从课堂上来看,我与学生的交流是非常融洽的。从课前谈话,故事到入、铺垫,到鸡兔同笼原型的展开,再到生活实例的引申,我们的交流都是在无负担的、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的,在无形中,孩子们放开了思绪,生成了很多意想不到的、让人回味的结论和问题。再则,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知道:正面的强化作用,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思维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评价方面我采取学生回答精彩时,及时有效的正面评价;学生回答不上来或回答不够具体时,友好的提醒先想一想或听听同学们的意见,再交流……点滴的心语交流,让孩子们没有负担的学习,同时发展性的评价,更促使孩子们高度关注学习的内容,做到了良性的情绪循环,促进了教学的有效性展开。正是如此,自然形成了融洽的课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课本六年级数学下册_6年级下数学课本_六年级下册数学课本

三、关注数学思想的传承是达成目标的保障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中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有绘图的数形结合思想、有算术计算的假设思想,有方程代数的数学建模思想等。本人思考如果一节课把所有的思想内涵都包容进去,平均分配学习时间和关注度,必定导致课堂内容学习的拥堵和孩子们学习的不知所措。因此,我选取了适合孩子们认知的方式的,首先用一个诙谐幽默的鸡兔玩游戏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弄清鸡兔各有什么特点?4只鸡和3只兔一共有多少条腿?鸡学兔走路,地上有几条腿?多的几条腿是谁的?兔学鸡走路,地上有几条腿?少的几条腿是谁的?根据学生已获得的知识,注意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发现,进行深层次地思考,重点渗透以列表的一一对应思想和算术解决的假设模型等数学思想,并通过猜想、验证,使学生应用所发现的数学知识进行判断,很快掌握了用假设法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并在学习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

本课虽然没有华丽的修饰,但已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愿望,完全吃透所学内容,思维得到锻炼。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一、基本情况

六年级一班现有69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36人。从整体上来看,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能积极思考问题。对数学学科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数学基本功扎实,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学期期末统考均分87分,及格率100%,优分率96%。其中学习比较突出的有16人,处于中间水平的有41人,中下水平的有12人。这7名学生主要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学习不够积极主动。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①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②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③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④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⑤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⑥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⑦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⑧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⑩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教学重点

①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②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③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⑤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⑥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⑦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⑧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⑨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教学过程:

一、填空题

1、少年宫文艺兴趣班有56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5,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 ),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 )。(写成分数形式)

2、某小学进行数学竞赛,共180人参加,其中获奖人数占未获奖人数的2/7,有( )人获奖,( )人未获奖。

3、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4、六(1)班男生人数比女生多1/7,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 )。

5、兄弟四人合作修一条路,结果老大修了另外三人总数的一半,老二修了另外三人总数的1/3,老三修了另外三人总数的1/4,老四修了91米,这条路长( )米。

6、桃树棵数的2/5等于梨树棵树的3/4。梨树和桃树棵数的比是 ( )。

7、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一部分后,已读的页数是剩下页数的1/4。第二天又读了一部分后,已读的是剩下的2/5。

(1)第一天读了一部分后,已读的占总页数的( )/( );

(2)第二天又读了一部分后,已读的占总页数的( )/( );

(3)第二天读的页数占总页数的( )/( )。

8、杨树:8段

松树:5段(图片传不上)

杨树棵树与松树棵树的比是( ),杨树棵树是松树棵树的( )/( ),松树棵树是杨树棵树的( )/( ),杨树棵树比松数棵树多( )/( ),松树棵树比杨树棵树少( )/( )。

二、计算

1、简便计算

(1)1/2+1/4+1/8+1/16+1/32 (2)1/2+1/6+1/12+1/20+1/30

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三、解决问题

1、某小学共有640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7/9,男生有多少人?

想: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 )/( )。

2、一本硬面本子的`价格是一本软面本子的3倍,小健买了10本硬面本子和5本软面本子,一共用去42元。两种本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3、学校运动队甲、乙两个组人数的比是5:3,如果从甲组调4人到乙组,这时甲乙两组人数的比是3:2。学校运动队共有多少人?

4、甲、乙两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加工完毕时,甲加工了这批零件的60%多30个,正好是乙的3倍,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拓展练习:

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是2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2:1,宽与高的比是3:2,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课堂作业:完成补充习题相关内容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练习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2.复习用正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

3.复习用反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确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数量关系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确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1.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

2.一条路,已修的和未修的。

3.梯形的上、下底长度一定,梯形的面积和它的高度。

4.每块砖的面积一定,砖的.块数和铺地面积。

5.挖一条水渠,参加的人数和所需要的时间。

6.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和所行走的速度。

7.单位面积一定,播种面积和总产量。

8.时间一定,速度和距离。

9.订阅《北京儿童》的份数和所需钱数。

(二)复习应用题

1.某工厂八月份计划造一批机床,开工8天就造了56台,照这样速度到月底可生产多少台?

第一步,先找对应关系:

8天56台

31天?台

第二步,判断成什么比例?(每天生产的台数一定,成正比例。)

请你在对应关系的旁边写上正字,决定用正比例方法做。

解 设到月底可生产x台。

x=217

答:照这样速度月底可生产217台。

2.一批纸张,钉成20页一本的练习本,能钉600本。如果钉成24页一本的练习本,能钉多少本?

第一步,先找对应关系:

20页600本

24页?本

第二步,判断成什么比例?(纸张总页数一定,成反比例。)

请你在对应关系的旁边写上反字,决定用反比例方法做。

解 钉成24页一本的练习本,可钉x本。

24x=20600

x=500

答:如果钉成24页一本的练习本可钉500本。

学生独立地用老师教的分析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本上做两道题。

(1)火车3小时行135千米,用同样的速度5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2)有一批砖,25人去搬,6小时搬完,如果30人去搬,需要多少小时搬完?

(三)练习解答两步的比例应用题

1.李涛读一本书,每天读6页,30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多读4页,多少天可以读完?

黑板上的对应关系变成:

解 设x天读完。

(6+4)x=630

10x=630

x=18

答:18天可以读完。

2.在第1题的基础上,改变问题。

李涛读一本书,每天读6页,30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多读4页,提前几天读完?

对应关系:

解 设如果每天多读4页,x天读完。

(6+4)x=630

10x=630

x=18

30-18=12(天)

答:提前12天读完。

(指导学生分析、比较。)

以上两道题,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使原来的题复杂了一步,但用反比例解的方法没有变。)

练习(学生独立分析,做题。)

1.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3小时行驶105km。用同样的速度又行驶了1.2h到达乙城,甲城到乙城有多少千米?

解 设甲城到乙城有x千米。

3x=105(3+1.2)

x=147

答:甲城到乙城有147km。

2.光明乡有144公顷水稻,5天收割了90公顷,照这样计算,剩下的几天可以收割完?

解 设剩下的x天可以收割完。

90x=554

x=3

答:剩下的3天可以收割完。

(再用间接设的方法做两道题。)

1.纺织厂的织布车间过去每人看16台织布机,每班需要42人,现在改进操作方法,每人看24台。每班可以节约几人?

1642=24x

42-x

2.某机器厂原计划每天生产机器48台,15天可以完成任务,现在要12天完成任务,每天应增产多少台?

12x=4815

x-48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分析、思考方法。拿到应用题不要急于先做,要先读题,找出对应关系,判断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就可以正确解答了。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是有其独特的思考方法的,所以在教案的设计上重点放在指导、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思考方法上。

第一层次,先做判断练习,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六年级下册数学课本,成什么比例,因为这是正确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基础。

第二层次,进行最基本的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训练,着重训练学生怎样找对应关系,如何正确判断,然后再动笔做题,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第三层次,进行间接设的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训练,目的是在原来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思维更高一步。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01-12

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1-15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10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教案01-06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10-03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与体育教案09-24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11-03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15篇)01-18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精选15篇01-18

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教案01-19

名师辅导 环球网校 建工网校 会计网校 新东方 医学教育 中小学学历



星级网校推荐

排行推荐 频道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