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粤北,成绩却不断提升,粤北一流大学和本科升学率甚至已经超过粤西,与粤东相差无几,在这种情况下,粤北是否还应单独规划,予以“特殊照顾”? (相当于一个县实际考上一本线大学的学生只有200人,而我们国家又为“确定的”来自苏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的考生预留了200个重点大学学位名额,这样,这个县实际考上一本线大学的学生可能就有400人了。有网友指出,这项“省中省”政策实际覆盖的是我省客家话区考生,而非实际的“农村学生”和“贫困学生”。受到优惠的客家话区人均财政教育支出远远超过粤东、粤西沿海地区,这种特殊照顾的实施,非但没有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反而造成了新的“教育不公平”。也有网友指出,梅州、河源是全省人均GDP最低的两市,官方新闻也称其为“最穷市”。富人应该领导穷人,因此应该给予他们特殊照顾。)
物理/历史专业前100名考生概况及分析(总体趋势没有变化,所以分析和昨天相比变化不大)
相比于分析所谓全省第一名或者前十名的分布,分析物理/历史专业前100名的分布更有意义,因为这几乎可以说是一张全省清华北大预录取考生的分布图。
①城市层面分析
注重城市之间的横向比较,以及这个城市的现在和过去的比较。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明显的实力差距:
①第一梯队依然是深圳(36人)和广州(30人)。近几年深圳的排名一直在广州之上,物理比广州(22:14)强很多。不过广州的高分生源分布在传统的七强校(华富、二中、省立实验高中、执信高中、六中、广州附属中学、广雅高中),而深圳则集中在传统的四强校(深圳中学、深圳高级中学、深圳外国语学校、深圳实验高中)。整体来看,广州的教育发展比较均衡,名校较多。
②第二梯队基本稳定在东莞(22人)、汕头(20人)、佛山(19人)。汕头自近十几年滑落到第二梯队(被深圳取代)以来,在好年景时偶尔能冲击广深梯队,在坏年景时可能被佛山、东莞赶超。但汕头现在已从前五名(汕头金中、汕头一中、潮阳一中、城中、裕怀)降至两强(汕头金中、潮市)。发展不均衡意味着稳定性不够,反观佛山却很稳定,前五名(南海石门、佛山一中、顺德一中、顺德华中、高明一中)让佛山成为继广州之后,全省基础教育发展最均衡的城市。正因如此,佛山一直是教育强市,冲击第一梯队。而东莞则需要东华高中作为支撑,确保东莞在高分生源第二梯队的地位。虽然东莞的公立高中实力不俗,但不可否认,正是因为东华高中的强势崛起,东莞才拥有了进入第二梯队的霸主地位。
③目前第三梯队仅有湛江(15人),由于民办学校连江实验学校的异军突起,近几年湛江重回第三梯队,而在此之前湛江多年处于第四梯队甚至第五梯队,不过新课标高考之前湛江也处于第三梯队,甚至进入第二梯队。
④第四梯队为中山(11人)和珠海(9人)。珠海一中和中山纪念都是两市名校,成绩好的时候甚至可以带所在城市进入第三梯队。整体来看,珠海一中的高考成绩比中山纪念强很多,物理系实力很强,也是新课标高考以来总分全省第一的专业户;
⑤第五梯队为惠州(6人)、江门(5人)、肇庆(5人)、茂名(5人)、阳江(4人)。惠州、茂名、阳江分别驻扎着惠州一中、高州中学、阳江一中,是对应城市的门面(茂名一中作为地级市重点高中,近些年表现比不上高州中学,广东曾经有普宁二中、潮阳一中、澄海中学、兴宁一中、中原中学、高州中学、化州一中,都是堪比地级市重点高中的县级重点高中,如今仅剩高州中学,整体来看粤西地区县级重点高中根基比较稳固)。茂名地区,除了高州中学和茂名一中,化州市一中和信义中学的实力依然在线。肇庆和江门今年之所以受到公众关注,或许和去年梅州一批学生突然考上北大、清华、湛江往年荣誉“回流”的情况类似,也就是陷入“买生”的嫌疑。湛江连江实验学校曾跨城市甚至远赴粤东“挖”高分复读生,梅州五华中英文去年“挖雅挖”成绩曝光甚至被网友举报。而有消息称,今年江门广雅的状元生就读江西初中,有网友称不止一人。但这些远没有前几年深圳福源的情况那么严重,若不是学生家长的强烈阻挠,广东考生的总体排名恐怕会大幅后移,结果将十分惨重。
⑥第六梯队:揭阳(2人)、梅州(2人)、韶关(1人)、河源(1人)。户籍人口700多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揭阳,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第三梯队,偶尔进入第二梯队,但现在排在第六梯队,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区域内的原揭阳县(揭阳一中、揭东一中)、原普宁县(普宁二中及几所实力雄厚的民办学校)如今都沉寂无声,棉湖中学等老字号现在显然已经十分弱小。比如拥有东山中学的梅州,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是广东教育名列前茅的城市,境内以东山中学为中流砥柱,兴宁一中当年也比较有实力。近年来,梅州基本靠东山中学维持高分基本盘,个别县市重点补位,高分生源并不多,但农村专项的政策红利大大解决了梅州考生考上名校的梦想问题(整个梅州都在这一政策范围内)。在韶关,北江中学是一面曾经熠熠生辉的旗帜,韶关一流大学和本科录取率其实一直很高,但考生数量少,高层次化不突出。河源是逆袭最成功的城市,不仅是我省23年来GDP增速最高的城市,也是教育进步最大的城市,真正实现了由“县”到“市”的蜕变。
⑦ 永远无法升级的城市和倒闭的城市:
潮州,是我省古代人均出进士、举人最多的城市,也是珠三角以外高考率最好的两个城市之一(汕头、潮州)。近年来,其成绩一路下滑,潮州金中时而亮时而暗,亮的时候其实也不怎么亮眼。这种下滑速度与其经济排名(GDP、财政收入由全省中下跌落到倒数第二、第三,可能很快就会倒数第一)很像。这样的成绩很配得上“海边邹鲁”四个字。汕尾、云浮、清远曾与阳江、河源并列为“地级县”和“五县花”,其实其经济、教育、城市建设远不如粤中地区的南海、番禺、顺德、新会;粤东地区的潮阳、普宁、陆丰;粤西地区的高州、吴川、雷州。但近年来,阳江率先成功走出“县花”之名,而清远、河源则时冷时热(今年清远冷,河源热),汕尾长期冷偶尔热,云浮几乎从未热过。原因在于阳江一中已成功建成,清远高中和河源高中缺乏稳定性,汕尾是一群争霸的年轻选手,而云浮需要县重点学校罗定高中带头但实力不够。对于历史文化底蕴相对较弱的城市来说,拥有一所稳定且声望颇高的市属公办高中十分重要。
学校:
①F4:无论从今年的数据,还是前几年的数据来看,深圳中学、华师附中、潮阳实验学校、东莞东华学校已成为新时期全省高考F4的霸主。其中深圳中学几乎成为霸主,2014年以后华师附中几乎没有实力挑战深圳中学的地位,其累计数据与其他F3的差距越来越大。东莞东华学校有高有低,高的两年稳居榜首,甚至遥遥领先网校头条,低的时候可以把F4的位置让出去。潮阳实验学校是最稳的王者,偶尔能登顶但领先优势不大,最差的今年能拿第三。累计数据差距不大。
②剧透:能挑战昔日全市第一,甚至闯入F4阵营争四的,有湛江连江实验学校、广州二中、佛山南海石门等。其中南海石门实力最稳定,长期保持冲击力,累计数据最有可能冲击F4;广州二中近十年稳步前进,高分基本稳定在广州前两名,2014年以后与华南师大附中比肩;连江实验是近年来迈入前列的民办学校,是粤西版的超师、东华,但基础不稳,高分率、上一本率远低于前两者,稳定性值得怀疑。
③老贵族:珠海一中是老贵族中最稳定的,冲击F4的概率不大,但却是十分亮眼的存在;中山纪念中学在奥运上表现得更多,高考并不突出,但985的数据还是相当亮眼的;省立石师和华府在省直附中互为“东邪西毒”,但省立石师的稳定性一直一般,扩招前过线率不高,更易以高分生源总量引人瞩目;汕头金中长期以来都是全省“量”王(高分生源数量、七所名校、985、211、一流)和“率”永远的亚军(仅次于华中师范大学附中)。如今已经退步不少,但毕业生考入名牌大学后,往往都是学霸;佛山一中鲜有亮眼表现,但成绩比较稳定;湛江一中成绩好坏参半,坏年连榜单都进不了,好年头能进前十。
④知名高中:惠州市一中核心专业为历史,是该校的传统优势;深圳外国语学校、深圳实验中学、深圳市高级中学几乎年年上榜,稳定性强于广州的执信中学、广州六中、光大附中、光亚高中。
⑤近年成绩突出的市属重点高中:阳江一中是粤西地区多年来最稳定的公立高中,高三上线率在珠三角地区以外的公立学校中仅次于汕头金中、湛江一中。
⑥民办学校中,继超世、东华之后,稳定性第二高的是顺德华纪念中学,其办学模式独特,因招收省外学生,挤占省内学历资源而一直饱受争议。
⑦不可思议的县级重点学校:广东曾经拥有一批实力非凡的县级重点学校,但至今依然能脱颖而出的似乎只有高州中学。
⑧一些今年有,明年可能没有的学校:一些教育实力较弱城市的重点高中(如北江中学、梅县东山中学、河源中学等)和民办学校。例如广东普宁市有一批民办学校进入高分榜,甚至夺得全省第一名,但基本面不稳定,大家觉得更多的是昙花一现。当然也有像东莞中学这样教育实力较强城市的重点学校,学生流失的情况。
9. 有三类强校曾经很强大,但现在已经不再上榜:
一类还是很强的,只是遇到了更强的、不那么显眼的,比如:广州铁路一中、化州市一中、肇庆中学。
第一类是还有一定的实力,但进入了蛰伏期的,基本都是一些地级市的顶尖高中或者珠三角郊区的老牌高中,比如潮州金中、揭阳一中、江门一中、清远中学、中原中学等。
一类是多年远离高分榜、不太可能回归的学校,主要分布在粤东地区,如:汕头一中、普宁二中、潮阳一中、揭东一中、澄海中学、玉怀中学等。
十大概览
物理/历史专业前十名考生分布
据了解,广东省物理类第一名来自珠海一中(王子恒成绩733分),该校也是我省新课标高考以来,全省考出第一名人数最多的高中。同时,珠海一中有2人物理成绩跻身全省前十。
不过,物理/历史总分进入全省前十的学生最多的高中是佛山南海石门中学,共有“2+1”名次,该校近十年来一直保持着强劲表现。深圳中学今年未能继续蝉联冠军,但有2名学生进入物理总分全省前十,并列第二。同城深圳外国语学校高分生表现依然强劲,同样有“1+1”名次。往年高分生数量与深圳中学相当的汕头潮阳实验学校今年表现不佳,仅有1名历史生上榜,而且还是粤东考区唯一上榜学生,也创造了粤东考区最差纪录。粤西考区上榜学生共有4人,分别来自近几年表现不俗的连江实验学校和阳江一中,以及一贯实力雄厚的高州中学。这也是历史上粤西考区高分学生人数首次超过粤东考区(4:1完胜)。不过东西两地相对于广东中考区来说都太弱了,除了东西两地各5人外,其余15人均来自广东中考区(5:15完败)。从广东中考区广深赛的成绩来看,今年深圳还是略胜广州一筹,有4人上榜,物理类更是多达3人。
往年备受大家关注的广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自2014年起持续低迷,不再是榜单上的常客;汕头金中也连续几年不见踪影;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两三年来人气爆棚,虽然不再抢镜,但榜单上仍有一席之地。
从未来趋势来看,粤东很可能继续弱化至“0”,粤西将稳步前进,粤中无疑将继续雄踞榜首。
如果要找出广东教育格局中价值最低的地级市,那就是揭阳市:
从近二十年教育发展趋势来看,拥有700多万人口的揭阳,高考分数线一步步走低。这也间接体现出揭阳是广东政策最边缘城市的现实。作为一座拥有700万人口的沿海城市、江城浩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几乎没有什么重点产业和发展政策落地,几乎没有像样的对口帮扶项目。在邻近粤港澳大湾区的强力政策吸收下,其发展持续走低几乎是必然。
我们以北大/清华录取分数线、一本线、本科线通过人数及通过率为评价内容,年均分最强的城市为A++,年均分最弱的城市为B-。我们以广东21个地级市为评价对象,即1995年广东设立最后一个地级市云浮之后到现在,其变化刚好对应着每届家长官员的执政年限。因此不难看出政策变化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1995-2002年:
A++:广州、汕头、潮州、佛山、中山
A+:揭阳、珠海、江门、深圳、梅州
A: 韶关、东莞、惠州、湛江、茂名
A-:肇庆
B++:汕尾
B+:阳江
B:清远
B--:河源、云浮
2003-2011年:
A++:广州、汕头、佛山、中山、深圳
A+:珠海、江门、潮州、东莞
答:揭阳、惠州
A-:梅州、韶关、肇庆
B++:湛江、茂名、阳江
B+:清远
B:汕尾
B--:河源、云浮
2012-2016年:
A++:广州、深圳、佛山、中山、珠海
A+:东莞、汕头、江门、潮州
A:惠州、揭阳、肇庆
A-: 韶关、阳江
B++:湛江、茂名、梅州
B+:清远
B:河源
B--:汕尾、云浮
2017-2022 年:
A++:深圳、广州、佛山、中山、珠海
A+:东莞、惠州、江门、汕头
A:潮州、肇庆、阳江
A-:揭阳、韶关、湛江、茂名
B++:梅州、河源、清远
B--:云浮、汕尾
2023 年:
最初几年 -
A++:深圳、佛山、广州、珠海、中山
A+:东莞、江门、惠州
A: 阳江、汕头、潮州、肇庆
A-:韶关、茂名、揭阳、湛江、河源
B++:清远、梅州
B--:云浮、汕尾
规则如下:
中部粤东不断壮大(省直各部门总部、中央驻粤机关事业单位、军队、驻粤央企等均集中在省会,外出务工家庭和子女也多在广州定居,深圳掌握着经济发展红利的最高权力,全省优先发展政策和财政大多在珠三角,虹吸效应不断增强,青年名师也纷纷涌向这里,佛山、中山、东莞等地依托广深交通建设和吸附效应,享受外溢功能,当地居民在享受一流公共设施和政策红利的同时,因土地红利一夜之间成为千万、上亿,甚至亿万富翁,离开家乡的农民工大多在这里度过青春岁月后,年老时又回到家乡)。
粤东地区继续走弱(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央企、国企在区域内几乎没有存在感,贫富差距巨大,公共设施严重不足,民办学校的有限补充只能解决少数相对富裕家庭的部分问题)。
粤西有上有下(央企、国企在粤西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省级财政适度向粤西倾斜,茂名、湛江、阳江三市人均财政转移支付大致排在全省第五、第六、第七位)
粤北总体稳定(被确定为苏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相关扶持政策不断落实,陆续出台“单列”招生优惠政策,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以及对非珠三角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大多投入这里,梅州、河源、韶关、云浮人均财政转移支付大致位列全省前四)
回顾上一篇文章:
广东高考成绩又出炉了,和往年一样,老百姓再也看不到高考状元分布在哪些城市;而各城市的本科录取率,以及最终的录取结果,邻居们再也无法从新闻或者网络信息中清楚得知!
从宏观角度看,决定高考分数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家庭背景”,而是“户口权重”:
我们将:
深圳、东莞、中山、佛山、广州等人均财政支出高,拥有一流的学校软硬件设施和师资队伍,以及大量极为先进的公共建设配套设施和社会资源的城市被称为“I型户口”和“I型城市”;
梅州、河源、韶关、清远等城市,因人均财政转移支付较高,学校软硬件设施和师资队伍还不错,且有“地方专项计划”(单独实行录取分数线,即录取分数较低)等,被称为“二类户口”和“二类城市”;
汕头、潮州、揭阳、湛江、汕尾等人均财政支出较低、基本无政策优惠的城市,被称为“三类户籍”和“三类城市”。
某学生,其个人学历和家庭背景保持不变:
如果你有“三类户口”,能考上普通一流大学;
那么作为参考,如果你是“二型户口”,那么因为“降低录取分数线”专项计划政策,你有相当大的概率能够考上优质的211大学;
如果你是“一类户口”,那么你将有很大的机会考上985大学,因为中小学阶段的城市教育条件更好。
近年来广东各城市一流大学入学率差距巨大,原因何在?
这个差距是从2003年以后急剧增长的“土地财政”开始的东华高级中学分数线,各个城市的高考成绩大致与土地财政收入成正比,但当时差距并不大。
此时,省内各大城市录取率大致分为六个档次,与上世纪恢复高考后的八九十年代相比变化不大:
①广州、汕头
②佛山、潮州、深圳、中山、珠海
③揭阳、东莞、江门
④ 惠州、韶关、梅州、肇庆
⑤茂名、湛江
⑥汕尾、阳江、云浮、清远、河源
最强的①和最弱的⑥的录取率大概相差三倍。
2008年以后,优先发展政策的“一类城市”房价与“二类城市”和“三类城市”的差距拉大,社会人才、大型基础设施大量向“一类城市”集中。这一时期大致是2008年至2014年,一类城市梯度变化如下:
①深圳、广州、中山、佛山
②汕头、珠海、潮州、东莞
③揭阳、江门、惠州
④肇庆、韶关、梅州
⑤茂名、湛江、阳江、清远
⑥河源、汕尾、云浮
最强的①和最弱的⑥之间的录取率差距已经扩大到5倍左右。
同时,广东省出台了一系列向边远山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倾斜的教师补贴和各类教育补贴政策,以及大规模普惠山区高考“地方专项计划”,并从不同角度将梅州、河源等粤北市县确定为优惠对象,全面纳入各类优惠计划。优惠地区集中在“二类户口”,因此,大量“二类户口”考生能够以较低的分数进入好大学东华高级中学分数线,弥补了“二类户口”地区一流大学上榜率低的缺陷。
2015年以后,珠三角城市房价暴涨,上述三类家庭的净资产和所享有的基础教育环境进一步形成巨大差距。优先发展政策的“一类城市”房价与“二类城市”、“三类城市”房价差距惊人。社会人才、大型基础设施被极大吸引和向“一类城市”集中。
在此期间:
答:相关的教育补贴,教师补贴和“本地特殊计划”,用于贫困地区,偏远的山区,旧革命基础地区等的大学入学考试,一般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B.广东省禁止当地学校宣布一级率和入学的学生人数,并随后取消了将一级大学划分的方法。
这似乎很难在不同地方看到“第一层城市”的巨大差异,但是,差异太大,无法掩盖,“贫困城市”的第一层城市和“富裕城市”的差距已经非常令人震惊,而且梯队大致如下:
①, , , , ,
②,江户
③, ,
,,梅苏州
⑤, , , ,
的Yunfu
最强的①达到35%或近40%,而最弱的⑥小于5%。
答:不难发现“ I型家庭注册”的蛋糕比例越来越大,“ II型家庭注册”受到了强大的护理保护,并且“ III型家庭注册”的份额越来越小。
B.“ III型户口”的覆盖范围基本上是整个广东东部和大部分广东的覆盖范围。
不是珍珠河三角洲的面孔,曾经是广东的“领导人”之一,现在只有大约1/3的票房,甚至是的,这是pearl River Delta的最佳景点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政策范围内,一流的大学录取数量甚至低于珍珠河三角洲的一所高中。
在此期间,分配给东广东的一流和本科生的数量超过1800万,远远低于海南岛( )的人口,该岛的人口仅为1988年,即 , 也属于。
如果海南岛今天仍然属于广东,那么海南很可能是另一个东部或西部的广东,也就是说,这是另一个被忽视或被挤压的“ III型家庭注册”区域。
东方和西方的广东并不是完全“ III型”区域,也有少量的“ II型”区域,但这些“ II型”区域基本上是Hakka方言区域方言区域和少数民族定居点“ III型”是方言和其他方言(主要是最小方言)。
也就是说,广东话方言是一个政策优先开发领域,一个主要的金融投资领域; Hakka方言区域是一个特殊的支持和保护区,是财政转移付款的关键投资领域ONG不是理想的)。
在“蛋糕如此之大”,“ III型家庭注册”的情况下,“没有足够的食物,没有足够的力量,才华和美丽是看不见的,而且不可能像普通的马一样。
此外,还有其他观点是:在去年年底的关键人物变化之后,至少将进一步压缩“ III型家庭注册”领域的教育派。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