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校课程

移动资讯

扫一扫
关注网校头条
掌握一手资料
免费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自考单科强化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自考考点精讲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自考精品VIP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自考高端签约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自考试听课程送大礼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自考365自考专科培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自考365自考本科培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自考365自考公共课培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自考365自学考试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自考365自考试听课程送大礼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开课流程: 注册会员 → 免费试听 → 选课报名 → 支付学费 → 再登陆听课

您现在的位置:网校头条 > 自考 > 袁隆平让中国人吃饱了饭,这是旗帜性贡献

袁隆平让中国人吃饱了饭,这是旗帜性贡献

来源:网校头条网络整理 2024-04-04 11:33:52

袁隆平让中国人民吃饱了。 这是大多数中国人对人生成就和贡献的感性认可。

没有错,但不够具体,无助于我们理解袁隆平作为“人”而不是“学术偶像”的真实人格魅力。

笔者愚见,袁隆平的实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学术层面,率先将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从理论可能性转化为产业可行性,具有开创性贡献;

然后是工业水平。 成名后的袁隆平继续影响着中国水稻育种的方向,这是一个领先的贡献;

最后,在社会层面,袁隆平的存在不断增强了人民对粮食安全和国家稳定的信心,这是一个旗帜性的贡献。

袁隆平中年

杂交水稻是关于发现和转化,而​​不是发明

不熟悉农业的朋友可能会认为杂交水稻育种技术是袁隆平发明的,这是不正确的。 事实上,植物学家在数百年前就发现了一个事实:农作物可以通过杂交发展出人类想要的某些新性状。

孟德尔著名的豌豆杂交实验发生在19世纪,当时中国还处于清朝同治时期。 玉米和小麦的杂交育种技术在一百年前就已出现。 人们自然会想到对人类主粮水稻进行杂交,培育出产量更高、品质更好的水稻品种。

然而,杂交水稻并不是你想就能造出来的。 它有一个巨大的天然难度:

水稻自然是一种自花授粉作物。 水稻植株会同时产生雄性和雌性配子,它们会在同一朵花或花穗中交配以产生种子。 杂交的目的是利用另一个品种的雄配子(花粉)为这种水稻授粉,使它们能够生出“杂交种”。

有人说,很简单。 你首先从这株水稻中取出所有花粉,然后从另一株水稻中取出花粉对其进行人工授粉。 很聪明,但不可行,因为米花太小、太轻、太多……

我们都听说过“稻花香,意味着丰收”或者“风吹两岸稻花香”,但实际上稻花根本不香,而且很难见到。用肉眼。 不然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在油菜田拍照而不是稻田呢? 花田呢?

水稻的花非常小,需要放大镜才能勉强观察到,但一株水稻有200到300朵花。 如果被风吹过或者轻轻一碰,它就完成了自花授粉。 您认为这种人工授粉是如何完成的?

当然,在实验室里是可行的,但在农业生产中就不现实了。 世界上第一个种植杂交水稻的人是美国人亨利。 他比袁隆平早了10岁。 他用实验证明水稻杂交确实可以产生优良的后代。

但他所采用的操作技术并不能大规模应用于实际生产。 1973年袁隆平首创成功的三系杂交水稻育种技术,是第一个实现生产可行的技术。 自袁隆平以来,杂交成为水稻育种划时代的技术路线,水稻也从1.0版本升级到2.0版本。

因此,“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实际上是由两个人持有的。 当然,我们中国人肯定会更加认可袁隆平的贡献。 亨利堪称“杂交水稻叔叔”。

袁隆平真是幸运

那么袁隆平是如何创造出可行的杂交水稻技术的呢? 这里可能有49%的运气和51%的努力。

当时,袁隆平等一代水稻育种专家正在海南育种,大家都想攻克杂交水稻技术。 1970年,袁隆平的学生李必虎、冯克山在野外发现了具有天然雄性不育性的野生稻植株,成为杂交水稻突破的关键实验材料。

从对后世的影响来看,这一发现的运气堪比中了500万元彩票500万次。 这种水稻天然没有花粉,因此不存在自花授粉的可能性,这为水稻杂交扫除了一个重要障碍。

凭借这株野生稻,袁隆平提出的“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三系杂交水稻技术路线,获得了关键不育系材料,带领团队花了3年时间论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已开发并验证。 1973年,袁隆平首创的三系杂交水稻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这是他一生最重要的贡献。

袁隆平贡献的意义在于,他提供了一种人人都可以使用的育种方法,而不是培育出特定的水稻品种。

事实上,从1973年至今,袁隆平团队培育的水稻品种从未占中国水稻种植面积的10%以上,但每一个杂交水稻品种都有袁隆平不可磨灭的贡献。

说袁隆平让中国人民吃饱了,就是抹杀其他育种专家的贡献。 不过,袁隆平确实为中国水稻增产发挥了关键作用。

袁隆平的人格魅力

写到这里袁隆平对社会的贡献,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袁隆平只是运气好,招到了一个非常幸运的学生,但你就错了。 当历史机遇从天而降时,能够抓住的绝非普通人。

首先,袁隆平的养殖技术非常扎实。

在发现野生雄性不育稻材料之前,40岁的袁隆平已经是中国水稻育种领域最前沿的专家之一,并已提出了“三系”杂交水稻的路线图,用栽培稻部分实现了这个想法。 但还没有达到突破的程度。 他的学术地位还可以从他有资格带队在海南南方繁育基地进行省级繁育团队中看出。

可以说,当时的袁隆平已经积累了开创杂交水稻育种技术所需的全部能力和经验。 1966年,袁隆平发表第一篇论文《水稻雄性不育》,并一直带领团队寻找“野败”材料。 野生稻就在那里,只是是谁以及何时发现的问题。

当然,回过头来看,全国有这种能力的人并非只有袁隆平。 就这一点而言,他确实很幸运,但幸运不应该用来掩盖他的实力。

那么,袁隆平有着非凡的毅力。

您是否注意到袁隆平首创杂交水稻技术的时间? 那是从1970年到1973年。那是什么时候? 文革“十年浩劫”时期,我们现在还不想提,也不方便提。

文革期间,知识分子和学术权威的处境如何? 任何对那段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理解其中的困难。 文革期间,袁隆平的实验田和实验材料多次遭到破坏,育种工作面临巨大压力。

这种压力不是我们当代996或者发不出论文毕业的科研狗的压力。 是人身安全、家庭安全受到极大威胁的现实压力。 这是生与死的压力。

能够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顶住这样的压力,继续进行育种研究并取得突破,实在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持续引领中国水稻育种方向

袁隆平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他对中国杂交水稻育种方向的持续影响。 改革开放后,袁隆平的学术地位逐渐巩固,成为“领军人物”。 此后几十年,他依然坚持从事一线育种工作,每年冬天依然飞往海南育种基地,但更多的价值已经转向规划和制定中国杂交水稻的育种方向。

事实上,水稻育种是一项需要非常高经费、公共性很强的研究工作。 因此,国家科研基金一直是支持水稻育种研究的主力军。 那么,有限的科研经费投入到什么方向就显得尤为关键。

从1990年到2020年这三十年里,中国在水稻育种领域的科研经费投入固然有完善的决策机制,但不可否认的是,会受到袁隆平的影响。 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再到超级稻工程,再到转基因育种重大工程,每条路线决策都会参考袁隆平的建议。

转基因基因是袁隆平面临的争议之一。 有评论认为,袁隆平对我国转基因水稻产业化的支持不够坚定袁隆平对社会的贡献,间接导致我国转基因水稻产业错过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不过,也有极左人士反对转基因技术,认为袁隆平是中国转基因水稻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或许要多年以后,我们回过头来看,才能看清这样做的利与弊。

袁隆平是粮食安全的旗帜

袁隆平的第三个贡献是,作为旗帜人物,全社会保持了对农业产业和国家稳定的信心。 相信大家对此都有深刻的认识。

每年袁隆平都会大规模刷新屏幕至少两次,每年都会刷新试验田水稻亩产新高的数据。 目前,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水稻试验田亩产已突破1100公斤,有望实现亩产1200公斤,预计今年就能实现。

在舆论层面,持续且可预期的创纪录收益率利好消息对于稳定社会民意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与大跃进时期亩产一万公斤的虚报不同,袁隆平的试验田每次测产量都创下新纪录。

但话又说回来,由于管理上的限制,农业生产的实际产量与这些试验田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目前我国水稻平均亩产在500公斤左右,约为试验田高产记录的一半。

另一方面,中国目前大米、小麦、玉米三大主粮自给率超过98%。 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总体粮食自给率低于85%。

在此宏观背景下,袁隆平充当一面旗帜,继续为社会树立粮食安全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

5月22日,袁隆平院士因病去世,享年91岁,谨以此文向他致敬。

袁先生千古功绩不朽!

名师辅导 环球网校 建工网校 会计网校 新东方 医学教育 中小学学历



星级网校推荐

排行推荐 频道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