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句子成分和特殊句型复习
古汉语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的基本结构: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表1)
主语在谓语之前
状语在谓语之前
宾语位于谓语之后
定语位于主语或宾语之前。
在文言文中,主语主要由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构成;谓语主要由动词或形容词构成;宾语主要由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构成;定语主要由形容词构成;状语主要由副词和介词结构构成;补语主要由介词结构构成。
如果将这些成分代入(表1),可以转化为:
名词、代词+[副词或介词结构]+动词+(形容词)+名词、代词+<介词结构>(表2)
文言文特殊句型
文言汉语中的特殊句型有:
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在主语前、定语在主语后、状语在主语后、谓语在主语前)、省略句、固定结构。
1. 判决书
判断句是对一个人或一件事表达判断的句型,确定这个人或这件事是什么、属于什么。
1. 老师是教授知识并解答问题的人。
2. 贿赂秦国,削弱自己的实力,是自取灭亡之道。(……也)
3、刘敬廷,扬州泰州人。
4.刘备,天下最有权势的人。(……,……)
5.樊哙,沛公的御车夫。
(这五种类型以“者、也”来判断)
6.应该登基的是太子扶苏。
7.现在别人是屠夫,我就是肉。
8.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色。
9. 这确实是我们生存的关键时刻。(真诚)
10. 鞠是凡人。(是)(“是”在秦朝以前只用作代词刘备天下枭雄是什么句式,不表示判断)
11.用副词“非”表示否定。把“非”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可以否定谓语,构成否定判断句。译为“不是”。
比如:六国之所以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军队不利,或者战斗力不强,而是因为他们贿赂了秦国。
2.被动句
1. 你深受赵王宠爱。
2.我怕拿不到秦城,被人骗了。(……看……)
3. 我真怕被大王欺骗,背叛赵国。
4. 被别人控制。(… 控制于…)
5. 你为何让世界发笑?
6. 被钟庆的母亲送走了。(因为...被...)(典型的被动句)
7. 你的亲人全部被抓获了。
8.信任被怀疑,忠诚被诽谤。
(1)带“于”字的句子。
比如:赵国强,燕国弱,而你又深受赵王的宠爱。
(2)用“为”字的句子。
比如:父母、族人都被杀了。
(3)含有“見”字的句子。
例如:大家都喝醉了,而我很清醒,所以我被放逐了。
(4)“for…by…”句。
例如:如果不这样做,你的亲戚都会被抓获。
(5)“被动句”。
浪漫总是被风雨吹散。
3.倒装句(主要有四种情况)
(一)宾语前置(动词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
汉语的语法规则一般是动词在前,宾语在后。但有时宾语在动词前,就构成了倒装。在文言文中,动宾倒装很有规律,大致有四种情况。
A. 动词宾语介词
文言文中动词宾语放在主语之前的情况有四种:
1. 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前面,这是古汉语特有的用法。
(1)否定副词“不”、“未”、“弗”、“无”等放在动词前的否定句。在这类否定句中,如果动词的宾语是代词,则代词通常放在动词之前。
(2)古人无欺我。(石钟山志)译文:“古人无欺我。”
邹忌不自信。(邹忌劝齐王)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自己漂亮。”
(3)以否定不定代词作主语的否定句。在这类否定句中,如果动词的宾语是代词,则代词一般放在动词之前。
我和你在一起三年了,没人理我。(说书)(这是一个否定句,主语是“莫”,否定不定代词,宾语“我”也是代词。现代汉语中“莫我啃古”应该理解为“没啃古我”。)
2. 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句型:疑问句)
古汉语疑问代词:他、水、恕、安、焉、胡、兮、他、他(译作“为何不”)
例如:陛下,您来访的目的何在?
裴县的警察在哪儿?
那么,我们应该把泥土和岩石放在哪里呢?
国王问:“你怎么知道的?”
微男子,我归谁?
3.用“之”或“是”把宾语移到动词前,强调语气。
例如:我不知道如何读这个句子,我看不懂这个谜题
在金国,有什么好厌烦的?
追求利润
服从命令
不,都是你的错。
(二)定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定语通常放在中心词之前,起修饰或限制中心词的作用。但在古汉语中,为了突出、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叫“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有四种常见情况
1. 中心词 + 定语 + 人称
① 计划还没有定下来,我就寻找可以派人去向秦国报告的人,但是没有找到。
(求能向秦报告的人)
②太子和知道此事的宾客都穿白衣,戴白帽前来送行。
(知晓此事的太子与宾客们)
2. 中心语 + 之 + 定语,
“之”是定语后置符号。
①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也没有强健的筋腱和骨骼。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但有强健的骨骼和肌肉)
(一)身居高位,就忧民;远在异国,就忧国君。
(在高处,就忧民;在远处,就忧君)
②世界这么大,有多少人?
(世界上有多少人?)
3. 词根 + 之(而) + 定语 + 者,
“之”是定语后置符号。
千里马一顿饭可以吃掉一石小米。
(千里马值一石粟)
①荆州人归顺曹操,只是因为他想逼迫大军前进。
(归附曹操的是荆州人)
②即使是富有的僧人也不能来这里。
(有钱的僧人不能来这里)
4.量词作定语时,一般放在中心词之后。
①我有一对白玉璧要献给项王,一对玉杯要送给岳父。
(白玉璧一对、玉杯一对)
②他曾经送过我一艘胡桃木船。
(他曾经送过我一艘胡桃木船。)
③到陈国时,已拥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余人,士兵数万。
(到达陈国时,他们已拥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余人,士兵数万。)
(三)状语从句后置(介词短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放在谓语之前,放在谓语之后就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补语成分常常被理解为状语。
状语从句的后置情况有三种:
1. 以介词“于”构成的介词短语在文言文中多作补语,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绝大多数都得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如:青出于蓝,而青比蓝更蓝。(荀子《劝学》)
分析:本句中,前一个介词短语“于蓝”应移到“取”前面作状语;后一个介词短语“于蓝”应移到“青”前面作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2.介词“以”构成的介词短语在现代翻译中一般用作状语。
例子:告诉他一切。(《史记·项羽传》)
分析:“tell the in ”是“把事情详细地讲”的意思,介词短语“以事”作“tell”的状语。
3. 介词短语中还有以介词“乎”为补语的短语,翻译时可根据情况确定其成分。
例如:他生我先,所以他比我先知道道理。(韩愈,《师说》)
分析:“生乎吾前”的“乎”是介词“于”; “乎吾前”应移到“生”前面作状语。
(四)谓语前置(主谓倒置)
此句式多见于古汉语感叹句、疑问句。
例如:A.你太不厚道了!B.这个世界太悲哀了!(这个社会太悲哀了!)
4.省略句
文言文是最简洁的语言,最注重省略,省略句较多,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的省略。
1. 省略主语(①省略前句的主语 ②省略后句的主语 ③不规则省略)
例如: ①永州野地里有怪蛇,通体黑色,有白斑,触草木即死。(接上文)
②()引我入军,公遂入军。(孟王后)
③山上有一小口,好像有光。()于是我们下了船,从小口进去。()起初很窄,后来就通了。(不规则省略)
2.省略谓语(包括省略前句和省略后句)
例如: ①第一推力强,第二推力弱,第三推力竭。(接上一推)
②跪下问秦王()。秦王不肯击鼓。(孟侯生)
3. 省略宾语(①省略动词后的宾语 ②省略介词后的宾语 ③省略连接词)
例如:你不配做()的顾问!(介词宾语)
不如好好待他刘备天下枭雄是什么句式,让他回赵国去。
4. 省略介词
例如:于是王子在马车里站了许久,然后尝了尝鸡肉,果然和他说的一样。
本文来自华语月刊公众号ID:(转载必究)
注册账号并不容易,只需花3秒点击底部广告即可立即退出,完全免费,感谢您的支持!
欢迎原创投稿,所有奖励归作者所有,读者量大的会有额外版税,投稿请注明微信投稿,原创作品请注明“原创”二字,如有必要,我愿意为本账号的原创版权进行认证。
【请关注华文月刊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