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知识】
《说文解字》云:“为,隐秘也。”《春秋传》云:“白公与从者,藏匿其行踪。”藏匿,就是隐匿自己的行踪。《左传·哀公十六年》云:“白公逃山自缢,从者藏其尸。”就是说白公生逃山自缢,从者藏其尸。
从“隐”到“隐藏”,已经是引申义了。其实,无论是物体、动作、事件,之所以需要隐瞒,一定是因为目标太大;如果目标足够小,就没必要隐瞒。因此,“微”进一步引申为“小”。
那么,我们可以反过来说:不管是一个物体,一个动作莫以善小而不为下一句是什么,一个事件,如果目标足够小,就意味着它不会被发现或者容易被忽略。《道德经》说:“二人合抱之木,生于一粒种子;九层之台,起于一堆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说:“不积小流,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韩非子》说:“千丈之堤莫以善小而不为下一句是什么,蝼蚁之穴而溃;百丈之室,火星而烧。”这些都在提醒人们,不要对“小”视而不见:再大的事情,也都源于“小”,也会因“小”而行; 无论多小的事,都能成就“大”,也能毁灭“大”。
多少人看过花开,可到了春天,花却纷纷开;多少人听过叶落,可到了秋天,叶却纷纷落。每天长大一点,不知不觉,孩子就成了大人;每天老去一点,不知不觉,大人就成了老人。
“微”已经足够小,“微乎其微”几乎接近于“无”。《论语·先问》中有一句话,“若无管仲,吾垂发落衣冠”,这是孔子对管仲的重要评语。这里面的“微”字,其实就是“无”,但只是“若”:若无管仲,吾恐怕早已成为蛮夷了。由此可见管仲的“大”。
所谓“慎小慎微”,其实就是一句话:“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不为。”(尚志)